- 主题:从群体来说,不婚不育减少人口,确实对未来人有利
因为东北的资源都被北上广抽走了。
日本就更惨了,生活水平基本是发达国家倒数,也就韩国比日本还惨。
平均资源少和资源分布不均衡是两件事。
水木主力人群是享受了资源分布不均衡带来的巨大红利的,自然希望人更多,这样自己享受的红利就更大。说到底还是利益问题。
【 在 leonjo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大家都往人口过2k万的北上广挤,不去东北鹤岗俄罗斯呢?按理说东北人少资源多,你人均不就多了么?
: 日本人多地小,那么拥挤,可是人家失业率比美国都低,生活水平也不错,如何解释呢?
--
FROM 183.220.92.*
真就两个人的话,碰面都不可能了,也没啥福报了。
人特别少的现代化地区很难建立奴役关系,不支持那么多的层级来完善权力网络。
【 在 babyUnicorn 的大作中提到: 】
: 解放前四亿人,也没发达。全世界就俩人,一个马云一个你,你也得996福报。
--
FROM 183.220.92.*
个例和群体行为是两种思路,你用家庭关系来论证社会是不现实的。
说到这,其实很多政策从个体上看仿佛没有成本,但是从群体行为上,最终会付出巨大代价。
例如农村养老金这个问题,抛开障眼法,现收现付制的养老金本质是对城镇居民税务负担和福利的倾斜。
大部分水木的人都是享受这种负担和福利的倾斜,所以极度反对养老金的平等化,也会从个体上论证,农村老人不配/并不需要这份养老金。
但实质上,这部分的养老金是从他们的后代年轻人生活资料中抽走的,势必降低对应年轻人的婚育和入城能力,那么最终成本由谁来承担呢?就是本应出生而未出生的小孩们。
同理还有户口制度、高考倾斜等等。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想多生孩子,必须要有人来出这个钱。不可能在不影响任何人生活水平的情况下提高生育率。那么现在谁出得起钱呢?水木国师们是希望年轻人再苦一苦,可是进城税已经数倍于十多年前的今天,年轻人还有多少油水能榨呢。
国师们自己都不愿意生育10个,如何期待占有社会资源不到他们1/10的年轻人去生育1个?
【 在 babyUnicor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两口子都可能一个奴役另一个
--
FROM 117.17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