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讨论]父母养老
我觉得孝顺有时候,并不是做给父母的,而是做给你自己的。
如果你自己能理顺自己,不孝顺都没关系。
只要自己能理顺自己,问心无愧。
就是你能做多少,在于你的内心,而不在于什么标准。
外界的标准,最终也要跟你自己的内心达成平衡。
老人去世后,无愧于心即可。
以上是理论。
再说实际,如果你不想补贴父母兄长;
可以少给点钱,多买点东西。
总之,理顺自己的内心就好,不要拧巴,不要以后后悔。
【 在 dizzysense 的大作中提到: 】
: 前阵子接父母来北京住了几天,聊到农村老人去世,一般是由女儿事先把存折拿出来去银行取钱给儿子(如有2个儿子,应该由女儿帮忙,把钱平均分给两个儿子)。我想我父母是希望自己老了也这么办的意思。我是女儿,有一个哥哥 ,目前父母在老家县城住(我给他们买的房子,房本是我名字),70多岁,生活自理。平时我一年也给父母一两万零花钱。我哥哥估计也能给几千一万的,他在县城收入不低,但是和北京比还是少一些。哥嫂也很少去看父母,常听抱怨这一点。
: 我忽然意识到,父母去世后,他们在农村的房子和他们的现金,都是想好了留给哥哥的。虽然我没想着争什么,但是我想我以后也不给父母那么多零花钱了,因为他们花不完的最后也都会给哥哥。心里忽然有点别扭,之前脑子里没有想过这些东西。是我小心眼了吗?
--
FROM 106.120.127.*
别扭就调整,人活着不要拧巴
【 在 dizzysense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前都是这样想的,现在我确实有点别扭了。
--
FROM 106.120.127.*
在这样的父母眼里,女儿做什么都是不如儿子的;
这种情况下,女儿自己调整自己,舒服就好了,孝顺让自己舒服就孝顺;不孝顺让自己舒服,就不孝顺;
【 在 Vlahovic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给父母提供的情绪价值不如你哥
: 很明显这就是农村人不喜欢生女儿的本质原因
--
FROM 106.120.127.*
我觉得人活着就是要 follow自己的内心
不高兴了就是不高兴了
我不高兴了就会跟父母讲出来,如果他们不Care,我会更不care他们;
生气了就是生气了!
目前来看,这种处理方式是比较好的。
本质上来讲,父母和儿女来看,父母是弱者,不存在他们想要怎样就怎样的情形
你有要求,我可以不接招~ 对吧,什么农村的规则,这里的规则,那里的规则,在我这里,我的规则就是我定的。
什么道德大棒,在我这里没有用。
我孝顺一定是我爱你,你值得我爱;
没有这个前提,什么都不是。
【 在 dizzysense 的大作中提到: 】
: 确实父母这次来,也说了类似的话。大概是说到村里邻居的事情,说女儿再好,人们也愿意生儿子。
: 我是心里有点不高兴了。我不太能心安理得的接受这种说法了。我想我以后不要付出这么多了,反正他们也是和哥哥亲。
: 我哥哥可能是工作忙,父母牙齿不好,脚上有甲沟炎,还有其他问题,都是我回家带着看病花钱买药的。嫂子基本不管。如果按照农村传统,这些不应该是哥嫂来做的吗。
: ...................
--
FROM 106.120.127.*
“她父母在有儿子的情况下还继续生了女儿,说明是爱孩子的”
这个结论并得不出来吧。
农村很少独生子女。
生娃也都是一种生物行为而已。
她不用很刻意啊
比如,不想给钱,就不给好了,总不能父母伸着手要吧
要得话,说手头紧张一些,不就好了吗
不用把话说的那么直白
也不用那么直白的去比
孝顺就是随心吧
她觉得自己父母值得她这么孝顺,就继续孝顺;
不值得,就减少呗
【 在 Vlahovic 的大作中提到: 】
: 她父母在有儿子的情况下还继续生了女儿,说明是爱孩子的
: 重男略微轻女,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 如果她一定要跟哥哥比,那所有人都会很尴尬
--
FROM 106.120.127.*
心意呗
所以调整自己就好了
不想给就不给,多打打电话,视频,买点东西寄回去,多回去看看就好
【 在 Vlahovic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啊,从她的描述来看,她父母并不缺钱,她哥也不缺钱
: 那么她给钱实际上也没有特别大的意义,还让自己不爽,何必呢
:
--
FROM 106.120.127.*
这种就是出钱找存在感
【 在 xiaohua1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得对,我姐就非常愚孝,我爸妈跟我弟一起生活,我姐离他们十分钟的距离,我家的财产分配跟楼主家差不多,两个女儿孝敬父母的钱实际上都给了弟弟,我姐拼命地给,还经常给他们调解家庭矛盾,搞不定了就打电话跟我诉苦,我有一次烦了大骂她一顿,说她闲得慌要给自己揽这么多事,我在北京也不容易,自己奋斗也挺累。我姐说我自私,以后爸妈走了都不会通知我。我心想爱咋咋地
--
FROM 106.1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