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忽然想到一个现象,说明人口断崖式下跌
在农村,婴儿是稀罕物,5、6个老人,逗娃玩
想想我们那时候,满屋子,满村的小孩,热热闹闹的。虽然想起来穷,但也能吃饱穿暖。
【 在 liangyue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我住的地方,
: 早期时不时在电梯里能碰到抱着小孩子的邻居,
: 能看到小孩子慢慢成长,
: ...................
--
FROM 223.92.10.*
不一样 以前 老人累也觉得是应该的 觉得很值得 传统观念儿孙满堂
本质上还是观念变了 当然这个观念也包括对自己老年生活的定位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是啊,毕竟孩子生了要老人带,现在带孩子辣么累。。
:
--
FROM 180.213.139.*
你这是筛选的结果
学区房,买房的当然都是想生小孩的
一般来说有学区属性的,小孩会多,离学校近的也会多,因为还有不少租房上学的
【 在 pindar 的大作中提到: 】
: 跟社区的形态有关系,我们小区周围都不怎么生小孩,但我们小区的人特别爱生小孩,有一个圆广场,一茬又一茬的孩子,生的热火朝天。这种房子特别容易生小孩,地块实验小学的学区房,方便的生活配套,中等户型
--
FROM 36.112.114.2
你小区太老了,我的小区是15年开盘的郊区新房,全是毕业没太久的年轻人,几乎家家户户有小孩,二胎比例特别高,到处是小孩子和带孩子的老头老太太
--
FROM 114.254.0.*
【 在 willasunny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让各行各业的底层人民有尊严的活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育问题。现在各个层级都在逐渐割裂,体制内和体制外,官员和非官员,做行政和做技术,35岁以上和35岁以下,以及学术圈有帽子和没帽子等等,因为待遇福利有的天壤之别。有的城市比如江西那边,都被二代们曝光传承类似于婆罗门。而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媒体的发展,信息发展的壁垒又在打破,底层及夹心层的生育意愿逐渐降低,就像自媒体说的骡马也不愿意再生骡马。所以,还是应该回归初心,人人生而平等,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只有让每个人都有尊严的活着,大家也才从心底对这个社会真正热爱,才有幸福感和获得感,才能解决生育意愿。
: 发自「今日水木 on 23117RK66C」
没错,就是这样
--
FROM 114.247.186.*
看幼儿园招生更明显好吧
小区刚入住的时候肯定很多小孩
20年之后,肯定没有多少了啊
我这个小区10年了
目前看,业主估计换了一半,还是很多小孩的
含老量和含小量都很多
简直就是雨后春笋,一茬接一茬冒小孩
我们小区基本上家家俩孩子,还大部分都是男女各一个
都说风水非常好
的确,背山面湖,顺风顺水
【 在 liangyue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我住的地方,
: 早期时不时在电梯里能碰到抱着小孩子的邻居,
: 能看到小孩子慢慢成长,
: ...................
--
FROM 36.161.120.*
【 在 gemini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区也有一个生命周期。新小区很多都是新婚前后买的,入住十年左右小孩最多,类似于局部
楼主的小区可能不属此列。经常遇到带狗人士,说明历史悠久的本地人占绝对比例,不是外地白领同年龄段集中的那种小区。就是出生人口少了,本地老所在地段,十多年前小孩报幼儿园根本报不上,现在居委会帮做广告拉娃娃
--
FROM 111.192.99.*
是这样的
【 在 gemini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区也有一个生命周期。新小区很多都是新婚前后买的,入住十年左右小孩最多,类似于局部的婴儿潮,过了以后就是零零散散的了。。。 我北京的房子就这样,当时傍晚小区里面成群的小孩玩耍
--
FROM 220.181.41.*
就是生孩子少了,以前出门总能看到孕妇,现在几乎见不到了
--
FROM 61.49.25.*
还有,不少医院的产科都撤了,金宝贝那些早教也都倒闭了,母婴店也快倒闭了,当年可是很火爆的
--
FROM 61.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