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们重庆主城区六七十年前就没听说过彩礼。
你真逗,父母给小夫妻的钱不就是彩礼和嫁妆么,男方给出去的钱会被原样带回来,同时女方父母另外加钱贴的是嫁妆,区别只是有的地方讲究过场于是有这个过手的环节,有的地方懒得讲究于是直接给了孩子拉倒。不然你以为啥叫彩礼啥叫嫁妆呢。。历来给出去不带回来的会被叫做卖闺女,而只原样带回不另外如数加贴的那叫空手发送闺女,都是会被笑话的,就算在农村也很多地方也是娘家会另填妆,不然到了婆家那好说不好听的多丢人,赶明啥时候吵架了没准张嘴就是:我妈给了我二十万!你妈给你什么了?两床被子!怎么好意思的?
【 在 davisliuy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爷爷奶奶20世纪初从重庆巴县(今天的巴南区)迁到重庆市中区(今天的渝中区)菜园坝火车站,我父亲家三姊妹、两兄弟,我三个姑姑嫁人都没要彩礼,我爸两兄弟结婚也没给彩礼。小辈里我从未听说谁家结婚要彩礼,但结婚确实都办了酒席,收了亲戚礼金。我妈这边的亲戚也从未听说谁收了彩礼。结婚父母给小夫妻钱是有的,但从未听说男方给女方父母彩礼。
: 据说重庆女性在家庭中地位较高,一方面确实泼辣能干,另一方面也可能与没收彩礼有关。
--
FROM 120.245.122.*
那这属于个人理解差异,我的理解是甭管叫啥单看钱即可。不过我的理解也是基于当地习俗,我娘家大山以及我到过的很多城市在实操上都是这样的,包括你说的重庆我待过大半年,闲聊天得出的总结他们本地人并不是没有嫁娶习俗,人家父母都是会给钱的,也会彼此说好听的过场面。。事实上双方父母一起发送孩子是很多地方的习惯做法,尤其城市本地人嫁娶绝不会出现单方面付出,你所说的那种纯彩礼我倒是感觉更多的来源于传闻包括诉讼,这么多年我的同事啥的也普遍是我说的那种双方父母一起出钱,家里有多大能力出多少,总归有所表示。。其实我一直觉得挺奇怪的,几十年来家版的话题背景都挺稍显贫困,婆家或者娘家穷的底掉的包括原生父母及其不疼爱子女的包括爹妈全靠孩子养的等等动辄就能占据话题主流,真的有那么多原生态不尽如人意的寒门贵子?
【 在 davisliuy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理解的彩礼,是男方父母给女方父母的钱。我们老重庆主城区从未有过也从未听说过。
--
FROM 120.245.122.*
对啊,原本人反感的都是失衡型单方面索取,就类似那种我妈给了我二十万你妈给了你两床被子,这也就罢了,尤其还有那种我妈给了你妈二十万你妈给了你两床被子。。但想来也知道如果大家你好我好的有舍有得有付出有回报,那不就没啥可灌的了么。。但还是要相信现实生活中和谐的是大多数,不然就不会因为彩礼上新闻了。。
【 在 davisliuyi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大家重新定义彩礼以后,你看男女还会有那么大冲突吗?
: 版上对彩礼的理解,更偏向我的描述,这才是大家不喜欢的地方。如果大家都不提彩礼和嫁妆了,就回到说小两口结婚,男方赞助了这个家庭多少钱,女方赞助了多少钱。这就是我对小时候嫁娶的理解。否则很容易和旧社会女方通过收取男方彩礼给家里男丁娶媳妇用的误解。
--
FROM 120.245.122.*
我知道70年代的三转一响~~
【 在 davisliuyi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的童年记忆里,完全没有彩礼和嫁妆这一说。
--
FROM 120.245.122.*
那可能三转一响是北方的叫法?另外我娘家大山会叫人老师,搞不清楚源自哪里。
【 在 mbug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重庆好像没有三转一响这一说,
: 而且重庆好像没有这种类似八股文一样的说话方式,
: 这样说话的人,一般尊称他一声“老师”。
: ...................
--
FROM 120.24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