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发现报税的真坑人啊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抵扣,3岁以上子女教育。
问题来了:1. 2岁上托班,无法报税。北京,公立托班的钱远超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本科生学费;也超过了这两所学校大多数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费。但是不能抵扣。
2. 年满三岁还没有入学,无法抵扣。比如2月份过生日,3月份就没有婴儿教育的抵扣了,幼儿园也没有上。虽然到9月份可以填,第二年也可以填,可以退税,但是钱是有时间价值的。从3-8月,就无法享受已满三岁的子女教育抵扣——虽然上公立托班的费用比大学学费还贵。
3. 明明3岁之前和之后都是抚养+教育费用,中文词汇就是养育费,故意分成两个抵扣项,就是为了增加文牍吧。为何不直接规定孩子18岁之前都是养育费用抵扣,这样少很多事情。18岁之前上班拿工资的(目前 法律是16岁?)以及18岁之后继续读书的,这些人再填写一下,不就得了。干嘛折腾婴幼儿抚养-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这么多次?
--
FROM 36.112.3.*
公立托班(2-3岁)的费用比上大学贵;上大学可以抵扣减少个税,公立托班不可以。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不是按照岁数自己填的么。。另外没看懂你后面说的是啥意思,跟上大学有啥关系?
:
--
FROM 36.112.3.*
教育学界认为是教育,税务系统不认。
【 在 gjq 的大作中提到: 】
: 托班算照护还是教育?只算教育,这个是有明文规定还是你自己的理解?
--
FROM 36.112.3.*
哈哈。逼人造假啊。
【 在 kisse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你自己不明白
: 满三岁没入学的,你自己随便编个幼儿园就行,又不会查这个。
: 读书把脑子读死了
--
FROM 221.217.26.*
你去填一下 不造假 就要去等第二年退税。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税务解释看,满三岁至上小学之间是抵扣范围,适用的四类情况原本就全程覆盖,并没有必须入托的限制。
--
FROM 221.217.26.*
造假啊。税务逼人造假的目的是什么呢?明明顶层设计可以避免的。
【 在 kisse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说楼主是个书呆子
--
FROM 221.217.26.*
楼上说的我都知道啊。
你家娃2月份满3岁。2月份或者3月份就无法采用“婴儿”抵扣了,要变成子女教育抵扣。1. 托班不算个税抵扣的范畴。2. 幼儿园要9月份入学。请问,你在3-8月如何抵扣?
答案是不可以。只能9月份才可以。3-8月的怎么办,你可以第二年申请退税。state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明孩子3岁前后(大多数人至少15岁甚至18岁以前吧)都可以一个名目——子女养育。
state 这么干,除了给老百姓增加麻烦外,还有一个功能,让你第二年退税的时候,坑你个税的利息。
【 在 faqabc 的大作中提到: 】
: 楼主脑子没转过弯来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5 Pro Max」
--
FROM 36.112.3.*
然后9月份才可以入学。逼你造假填一个没有入学的幼儿园。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家设定的初衷就是默认三岁就可以报子女教育了。
:
--
FROM 36.112.3.*
老大,这不是个人的问题。这是顶层设计的问题。明明可以18岁以前都用一个名目——子女养育——来抵扣,非要搞不通的名名堂堂,就是为了给报税人增加难度,弄走一批人。
这个顶层涉及就非常对老百姓不好。
你还说我格局不够大,我都考虑全天下的法律如何利民这样的话题了,并且深度思考——结论就是这个法律设计不人性化,徒徒增加报税难度,这和年终奖个税抵扣一样,是要上历史书的。
【 在 zths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那点抵扣额,钱的时间价值撑死了给你算多少?
: 真钱多到可以抵扣45%级别的,会在乎这点小芝麻钱?
: 个税只到20%一下的,孩子的抵扣额才多点钱啊,最后算时间价值也就更低了
: ...................
--
FROM 36.112.3.*
教育专家说算;咱们法律里不算。
幼儿园可是招生托班的啊,你敢说幼儿园不归教育局管?
【 在 zeus2615 的大作中提到: 】
: 托班又不归教育局管,算什么教育
: 【 在 huw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论坛助手,iPhone
--
FROM 36.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