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死后遗产被孩子就这么扔了
这也太矫情了,你的爱好不等于别人的爱好,这些书籍又不是绝版,能有啥价值。
人如果想要传承自己的精神和思想,要么成为“伟人”(自然有一堆捧臭脚的),要么多生孩子,赌概率上有跟自己爱好相近的,然后大力培养。
当然只生一个的话,概率就很小了。但是放到全社会,总有人中彩票,所以你总会看到某某牛人,从小就是父母三四岁开始就培养打球啦弹琴啦啥的,因为父母就是这方面的职业,然后小孩长大了很牛逼之类的。这种也是这些父母运气好,百里挑一。更多的故事是父母想利用自身的职业优势培养自己小孩,但是无奈小孩根本不是这块料,这样的例子占了99%。
放到阅读、藏书这种冷门癖好上,还想自己的唯一子嗣能继承自己的意志,那几乎就是不可能了。
【 在 Craptop 的大作中提到: 】
: [upload=1][/upload][upload=2][/upload][upload=3][/upload]
--
FROM 183.156.78.*
老头52年进厂,死时应该大概90岁,他儿媳妇大概60-65岁,正是解放后文化水平最低的一代。
【 在 Craptop 的大作中提到: 】
: ...
--
FROM 175.168.63.*
可怜一个只是文艺青年,没把儿子教育好,否则儿子也不会找这么一个混蛋老婆。
老人死了卖东西没什么奇怪的,旧书不要,卖了就行。卖书还埋汰老人,就是混蛋了。
【 在 Craptop 的大作中提到: 】
: [upload=1][/upload][upload=2][/upload][upload=3][/upload]
--
FROM 79.193.118.*
读万卷书其实比行万里路差很多
这种成天读书的我不知道是什么状态,估计有点沉溺了,感觉也不太健康,而且这种估计也读皮了,也不能有啥启发
【 在 allwar2 的大作中提到: 】
: 去更远点的地方,又能咋滴?
: --
: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 越吵的凶的人潜意识里是对自己的观点持怀疑态度的,希望依靠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并说服自己。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6s Plus」
--
FROM 39.144.89.*
其实想明白书本只是载具而已,重要的是文字和思想
【 在 Craptop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自zSMTH@2410DPN6CC
--
FROM 1.80.187.*
现代互联网社会了,知识大爆炸,获取知识渠道太多了
以前书籍是比较少的获取知识的渠道之一,显得珍贵,现在除了四大名著这种永恒经典有点意义,其余的作用都小多了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古人说
: 穷不卖书留子读
: 记得当年山东有个农民捐了一本永乐大典
: 说明他家祖上应该是个大官,结果到他这辈子就不认字了
: 不过中国人敬惜字纸,所以没毁了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6s Plus」
--
FROM 39.144.89.*
确实如此
不过他用他的标准套别人,就是问题啊
【 在 redwolf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觉得待在30瓶蜗居里看书有意思,他觉得出门体验世界有意思。
: 自己觉得有意思就行了。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60.29.153.*
想开了,待在自己的舒适区,蛮好的
【 在 HANN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就算去过南极,who care。
--
FROM 60.29.153.*
呵呵
其实吧,读书和走路确实都有一定启发作用
根源还是脑子
【 在 qazwsx913 的大作中提到: 】
: 读万卷书其实比行万里路差很多
: 这种成天读书的我不知道是什么状态,估计有点沉溺了,感觉也不太健康,而且这种估计也读皮了,也不能有啥启发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6s Plus」
--
FROM 60.2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