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在地铁扶梯上走路的人
你脑子不好眼睛也不好吗?每一帖都是别人先攻击我的吧?我热心讲解,然后被人身攻击,还不许我反击是吗?踏步高度、传送带速度、设备荷载不平衡都是很清晰的科学道理,实践也有事故报道和行业论文,很多人视而不见、不就事论事,非要言语攻击侮辱讽刺别人,被人反击又受不了。又蠢又坏。
【 在 harbersea 的大作中提到: 】
: 弄个半截子文章的几句话+你自己感受就是科普了?你这科普的门槛真的不咋高
: 你找找你自己的发言,每段发言后面都是臭烘烘的骂人话,从你开始的,自己查查去吧。要讨论就讨论,弄些污言秽语不会让你显得高级,只会让人看起来像市井泼妇而已。
:
: ...................
--
FROM 223.104.41.*
部分外国先左行右立,包括香港,国内不加思考就跟风,然后人家已经改了,明确禁止行走,国内又跟不上。一个上下楼的小破事,我就不明白为啥要学国外,自己弄不明白么?再说国外和国内运输量也不一样,地铁高峰也不一样,保险保障也不一样。要么领导外行,内行不敢反对。要么学外国错了不需要担责,做多错多。屁大点事也干不好。
【 在 piloot 的大作中提到: 】
: 和外国学的
: 邯郸学步了
: 应该先立法,
: ...................
--
FROM 223.104.41.*
你从头看吧,扶梯踏步高度不符合行走规范,这不是你个人能考虑的问题。特种设备不是自然环境,就像电器的使用,不是自己觉得没问题就可以摸电门的。你不怕死,别人还怕断电着火呢。你不怕摔,扶梯上其它人还怕被砸到呢。高知考虑问题真是奇怪,大型公共设施不需要尊重规定用法吗?非要抬杠证明自己对。
【 在 jahghu 的大作中提到: 】
: 哦,原来是这个想法啊!
: 取决于个人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吧,如果行动不便的老人和需要父母带着的孩童,他们就会站着不动。
: 如果考虑个人安全,那么人行道上走路快了还有危险呢,容易摔倒并受伤,难道走路快了也是恶习?
: ...................
--
FROM 223.104.41.*
这不需要建议,这是常识。行走的踏步已经有国家规范,扶梯踏步不符合,就说明不是用于行走的。就像卫生课本说要不喝生水,没必要再写上不要吃屎,这是显然的。普通人虽然不了解规范,但固定楼梯踏步都比扶梯低很多,每个人是能感觉到的,不会自己想想为什么吗?当然,最初问题还是在管理者提倡行走,然后自己发现不对又不肯公开认错(再大的错也没认过不是),偷偷改了录音,但羊群还在撞南墙,没有牧羊犬拦住,就会撞到死不回头。人说是不会听的。
【 在 jahghu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我还真的查了一下。
: 那你为啥不写一个不建议行走的标题,把网上查到的贴上去,这样谁会有这些不解的话题呢?
:
--
FROM 223.104.41.*
应急管理部《自动扶梯乘坐安全常识》(2019.4.1)“ 7、由于梯级的高度不是为行走而设计的,请不要在梯极上走动或跑动。以免增加摔倒或跌落扶梯危险。”
高知缺乏生活常识,又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又不会检索,只会服从命令。命令改变了,又不知道。我们的教育真的问题很大,名校毕业却不会坐扶梯、不能保护自身安全、而且不听别人劝告、无法分辨是非对错,世界很难变好。
【 在 hlqx 的大作中提到: 】
: 什么时候废除的左行右立?找到新闻链接我服你!
: 每天上下班高峰期,我还能听到地铁里大喇叭重复提醒着 左行右立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223.72.41.*
如果真能自担风险,你以为有人爱管你吗?实际上扶梯行走跌倒,你如何保证不拐带其它人跌倒、不砸伤下面的人?应急管理部的文件你又跳过去不看,自编一套道理。我算发现了,走扶梯的人精神多少有点不正常,目前没有一个愿意承认自己之前不清楚危险性和新规定,以后会改变习惯不再走了。反而全在为错误辩解、转头攻击给出安全建议的人。和鲁迅时代的人一摸一样,没得救。
【 在 zhaohongxia 的大作中提到: 】
: [upload=1][/upload]
--
FROM 223.72.41.*
不要转移话题,你刚才说行走的人自担风险,那请问你如何保证摔倒不影响其它人?如果做不到,却为了一己私利让别人一起冒险,难道不是你缺德吗?地铁要求站稳扶好,应急管理部告知不要在扶梯上走动,你自己不听,反而污蔑安全乘坐的人是缺德挡你路,还能更不要脸吗?
【 在 zhaohongxi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看你最正常了,你知道吗吃饭也会噎死人,走路也会摔死人,躺下睡觉还会死去,你还敢吃饭走路睡觉吗?
: 你可以把风险无限扩大,我等回帖不同意你的,都可能会把你气死的风险。
--
FROM 223.72.41.*
央视新闻wx号
多地不再提倡乘扶梯“左行右立”!
专家解读→
央视新闻 2024年05月15日 13:42 北京
乘坐自动扶梯时你有右侧站立的习惯吗?
如果着急赶时间你会在自动扶梯上走动甚至奔跑吗?最近,有网友建议成都地铁提醒、引导乘客乘坐电扶梯时“左行右立”但成都地铁回应:这种做法不提倡!
网友建议扶梯“左行右立”
成都地铁:不提倡
“左行右立”指乘坐电扶梯时,乘客站在电扶梯右侧,让出左侧扶梯,这样有急事的人可从左侧先行。
对于网友建议,成都地铁近期回复称:电扶梯每级阶梯的高度,远高于普通步行楼梯,在电扶梯上行走存在“摔倒、跌倒”的风险,特别是在高峰期,人流量较大时,一旦前面有人摔倒后面的乘客避让不及,就有可能引发大面积的踩踏。
此外,从长远来看,“左行右立”会对电扶梯有一定影响,故不提倡“左行右立”。为保障乘客乘梯安全,鼓励乘客在乘坐自动扶梯时保持静止状态。
多地均已取消“左行右立”倡议
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香港等多地都取消了“左行右立”倡议。上海地铁还曾在2019年时发布“最新版自动扶梯乘梯须知”,取消此前“左行右立”的倡导,新增“禁止在乘扶梯时行走和奔跑”。
此外,根据南京地铁运营公司统计的运营数据,长期“左行右立”对电梯的损害很大,95%的电梯损坏是由于电梯受力不均衡导致的。
为何乘坐扶梯时不适合走动?
● 扶梯的梯级高度与楼梯的台阶高度不同,按照目前实施的国家标准(GB16899-2011),电动扶梯的梯级高度一般为21cm,最高不得大于24cm,高于公共场所楼梯要求的设计高度13cm - 18cm;
● 此外,按照规定,电动扶梯的梯级深度不能小于38cm,远远高于国家对普通楼梯的踏步宽度最低要求22cm。
● 另外,商场里面电梯的速度,一般来讲是每秒0.5米,而地铁里的电梯速度则更快一点,大约为每秒0.65 - 0.7米,属于“高速电梯”。
● 从自动扶梯的设计原理看,自动扶梯的坡度,比日常的建筑机制结构的楼梯高度要高一点,并不适合行走。
专家:坐自动扶梯时只需站稳扶好
电梯专家、正高级工程师吴斌表示,“左行右立”这种方式会产生平衡偏差,导致“左行”一边电梯负载较轻,右边载荷较重,这样会产生倾斜。
所以,在乘坐自动扶梯时只需站稳扶好即可,着急赶时间的乘客,如需安全快捷通过,最好的方式还是走楼梯。
来源:央视新闻
监制/李浙 主编/米莎
编辑/贾宏伟
【 在 yuntian0176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文件?
--
修改:babyUnicorn FROM 223.72.41.*
FROM 223.72.41.*
wx号“北京发布”,2024年8月30日
在社交平台的帖文中,有网友称赞“左行右立”有秩序,通行有效率。事实是否真的如此?邹志文表示,此前南开大学曾经做过相关研究,从运输效率来讲,“左行右立”并不优于全都站在扶梯上。
记者实地调查时,也发现了“左行右立”可能会导致通行效率不佳。在角门西地铁站,尽管上行扶梯的入口处总是堆满了人,但扶梯左半边还是时不时会出现“空闲”几秒的情况,与之相对的,扶梯右半边则是不断有人随梯向上。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有的乘客不愿意从扶梯左边往上爬,但在排队时又站在了左半边,只能站在扶梯口找机会往右“插队”,也因此挡住了后边人往前的脚步。从记者统计的半分钟运载人数也能看出,在上下行人流不断的情况下,存在“左行右立”现象的上行梯只运载了52人,而左右两边时刻都站满人的下行梯运载了60人。
但无论是电梯损耗还是运行效率,都比不上安全问题来得重要。邹志文表示,扶梯从设计之初,就不是供人在上面行走的。“普通的上下楼梯,每节台阶的高度一般只有十几厘米,但电动扶梯的梯级高度普遍在21厘米左右。这种高度是不符合人们上下楼梯时抬脚落脚习惯的,尤其是沿着扶梯向下走,万一没保持住身体平衡,摔倒的后果不堪设想。”在邹志文看来,前文提到的网友之所以会提出“左行右立”的倡议,本质上还是把“让别人从扶梯上快速通行”当作了一个文明行为,忽略了其背后的安全隐患。北京的情况也是类似,虽然已经取消了“左行右立”的倡议,但公众的观念仍未扭转过来,还是把提供便利的重要性放在了安全之上。“‘右立’的习惯是长久积累养成的,想用一朝一夕改变并不容易。从安全角度说,应该花更大的力度去呼吁‘不要在电梯上行走’和‘抓稳扶手’这两点。”
【 在 Space 的大作中提到: 】
: 收益基本为零?呵呵。我第三遍重复:本人亲身经历,可以极大提高吞吐量,降低排队。
: 至于你说的提前出门、别看手机早睡等等,完全可以适用于取消所有机动车等措施。
:
--
修改:babyUnicorn FROM 223.72.41.*
FROM 223.72.41.*
我都不知道你笑啥。现在关于新冠和后遗症的研究越来越多,国家层面已经承认长新冠,据传很快要开启正式诊断和治疗了。反正我家一次都没阳过,以后你了解了新冠的真面目,有你哭的时候。小心不要在此之前猝死,以免死得不明不白。
【 在 sh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哈,防溢爱好者又来了
:
: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223.7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