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被孩子伤了心,不知道怎么缓解情绪,也不知道怎么教育
关于事情本身,尝试换位思考一下呢。你可能觉得孩子没看到你们,没自己回家,让你们担心了。孩子可能觉得妈妈带弟弟回家了,把我丢下了。谁更受伤,或者更无助一点。
后面的处理,从你的描述来看,全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要求孩子按你的逻辑和道理来行事,你在和一个11岁的孩子辩论。你自己也说孩子在叛逆期,青春期本来就是这样的,彰显自我,确立自我,认同自我。这是正常的生理阶段,感觉你对青春期的理解和准备都有不足。
如果你愿意为孩子付出,那就付出。如果觉得划不来,那就不付出少付出。觉得我这样这样,你竟然那样那样,只能是跟自己过不去。一般这样想的人可能会觉得那难道她就理所应当只享受我的付出,一点不用考虑我吗?这是考虑问题角度的不同,这种角度略偏激。
你大概更在意的是自己晕倒了孩子竟然扶都不扶。你们是在情绪上互相对立冲突的情境下,要求一个孩子马上切换到对方健康最重要,其他什么都不要考虑,先去关心对方。我个人觉得有点要求太高,太理想化了。孩子也可能是吓傻了,也可能是不知道怎么处理,事后她自己也可能后悔,也可能自责。当场指责她我生你养你,你怎么竟然如此,更容易激起她的对立情绪,正像她自己说的,她没面子的吗,这是典型的青春期的想法。虽然你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从言行上看,你是在理想化的要求下激化矛盾,是把孩子推开而不是拉近。联系到贵版吃西瓜那个帖子,会不会都对孩子要求太高了,把孩子想的太完美了,太求全责备了。
最后,别把世界想的太美好。外人看到你倒了,真不一定也会关心你一下怎么了,把你扶起来。有人会,也有人不会。
【 在 apple123321 的大作中提到: 】
: 姐姐5年级11岁了。弟弟3岁多。四年级感觉姐姐比较叛逆,5年级上期有缓和,这学期又觉得更叛逆了。
: 昨天吃了晚饭我说带孩子们去骑车。姐姐挺高兴的。姐姐骑自行车弟弟平衡车。我家外面就是河边绿道。我们就顺着绿道骑。一路都有椅子。慢慢骑到一个大滑梯那里,姐弟俩就在那玩。因为姐姐作业没有写完,所以差不多时间就往回走。过一会儿,弟弟说他骑不动了,姐姐骑前面去了。我们后面一路都没有看到姐姐。我以为姐姐已经先回去了。结果回去后发现姐姐没有回家,电话手表也没有带。我就让孩子爸爸把弟弟看着呆家里,我出去找。这时候天已经黑了。我从小区出来,一路走一路喊也没有人回应。我心里也很慌。给孩子爸爸打电话也确认没有回家。又一直往前走,看到孩子骑车过来。我说真是急死我了,再找不到我都要打110了。孩子说,她在椅子上坐着等我们,没看到我们走过了。我就说,嗯嗯,你等我们的话就多注意一下吧。结果孩子就炸毛了,骑上车就走了。等我自己走回去,自行车车停家门口,把自己关房间里。爸爸说到家就这样了,回来也不理,问她什么也不搭理。
: 我也没有搭理她。后面都8点50了。平时9点差不多就要洗漱准备睡觉了。这时候她也没写作业。我就让爸爸去哄她一下,爸爸就去叫她吃猕猴桃,她不吃。然后就说那就洗漱睡觉吧。她也不搭理。
: ...................
--
FROM 171.216.246.*
不用苟同,各抒己见。
【 在 BIG3 的大作中提到: 】
: 您这种评价不敢苟同。
: 你说楼主太理想化,这肯定是以一定标准来衡量的。那做到什么程度是不理想化的呢?这个标准谁定的呢?
: 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对公序良俗的理解,要贯穿她的成长期,在这方面青春期并不是一个特殊的时期。
: ...................
--
FROM 171.216.246.*
好像有被cue到,冒昧再多说几句。我也没有叛逆期,但是这并不是好事。我的咨询师说青春期就是有成长的能量要爆发出来,当时不爆发,之后总要找渠道以其他形式爆发。我如今深有体会。关于这方面可以多了解下。
看了你的更新,其实你不需要解释什么,也不需要得到谁的理解和认同,版友们对你的评价一点都不重要,哪怕是无理的武断的。能从回复中获得什么才是重要的,自己能有哪些触动改变才是需要关注的,有些版友的回复很不错,也有些话糙理不糙,我跟着学到了不少,这坑其实挺好的。
另外有一点感受不知道妥不妥当。从主帖看,我觉得体现出的是上一代父母的逻辑、思维、言行模式和情感诉求,似乎有着比较强的时代特征。作为新一代的父母,还是需要与时俱进的。
【 在 apple123321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家的回复我都看了,受益良多。谢谢大家。
: 应该是我没有表达清楚,让大家产生了误解。我们去的绿道就在家门口。这一片都是居民楼,孩子的学校幼儿园体育馆都在这边挨着的。绿道上人也多,散步的跑步的遛孩子的,所以是非常熟悉非常安全的环境。她和同学玩一个人回家也是可以。平时孩子也是自己上学放学。所以她自己骑远了,我是完全不担心的。以前这种情况下,她都是自己先回去了。而且那天她有作业没有完成,更是会赶回家做作业。我根本不知道她居然在等我们。我看到没有回家很慌张也是因为如此,太反常了。所以赶紧出去找。理智上孩子是安全的,但是心理就是慌的,怕孩子真出什么事,那就是大事。
: 见面后,我也不是指责和埋怨的语气,我就是陈述和指导:既然你等在我们,就多注意一下。在我看来,这不是指责,而是告诉方法。因为按我对她的了解,她只是坐在椅子上走神或者东张西望,并没有关心经过的人。但是孩子就是炸毛。就是无论什么事情完全不能说,不能发表意见,这也是比较窝火的地方。她回家后也不写作业,就一直发脾气,好像这是天大的事情。我认为11岁的确是小孩但是也是不小的年龄了,不要什么小事都爆炸,等着别人来哄。无论什么事情,1岁哄着3岁哄着8岁哄着11岁哄着18岁哄着,这是不合适的。
: ...................
--
FROM 171.216.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