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bdi 的大作中提到: 】
: 回老家时,亲戚问我工资,我说8000,妻子7500。第二天,整个村子传开了,说我工资低,甚至不如在家种地挣钱多!
: 8000 工资在村里成了笑柄,我突然读懂了城乡之间那道看不见的鸿沟。亲戚们掰着指头算的账,其实比计算器还精明:张屠户一天杀三头猪,纯利两百五;李寡妇种三亩草莓,清明前就能套现两万;就连村口老王头,靠给人看风水,一年也能落个七八万。他们眼里的 "挣钱",是汗水混着泥土的实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流,是不用扣五险一金、不用应酬客户的纯粹。可他们不会算,我每天通勤三小时的地铁票钱,妻子为了谈成单子买的那套职业装,我们为了留在这座城市付的房租,已经吃掉了工资的半壁江山。更不会算,我们凌晨两点改方案时烧掉的咖啡,为了评职称熬秃的头顶,这些看不见的成本,在村里的价值体系里一文不值。农村的比较体系,永远带着农耕文明的烙印:谁家盖了三层小楼,谁家买了辆 SUV,谁家孩子给父母塞了多少现金,这些具象的成果才是硬通货。他们不理解,为什么有人愿意拿着 "死工资",在鸽子笼里看月亮,而不是回家包十亩地
你不错了。我工资到手4600,媳妇和我同公司,工资也是这个水平。我一个月给孩子3000生活费,交媳妇1000,自己留600凑和过。
现在村里确实比咱们爽,他们赚多少都是自己的。村里只要能赚钱,不择手段。半年不开张,开张一次吃半年。我同学就是在村里自己作坊做桔子水饮料,就是自己在家煮好然后卖。当然 很早以前了,现在干啥我不知道。
--
修改:katanalyp FROM 59.49.38.*
FROM 59.4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