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女性丧失主体性的开始就是
你怎么知道她们把自己和老公子女绑定不是出于主体性的选择呢?
如果有人单纯因为你的话就去“解耦”,你觉得是主体性吗?
主体性这种概念很容易被误用
【 在 zhuxiaozhu 的大作中提到: 】
: 把老公、子女的“成功”当成了自己的成功,
: 把老公、子女的“失败”当成了自己的失败。
: 很多妇女一张嘴就是老公、孩子,
: ...................
--
FROM 111.1.218.*
自由的选择不自由 这句话本来就是矛盾的说法。不要觉得创造一个专有的名字或短句就觉得很有道理,很多哲学上的说法都是概念乱用导致的谬论。
社会关系是人的有机组成部分,反社会人格的根源就是人和社会关系的割裂,你的理论是在人为制造反社会属性。
还是应该回到现实生活,多去了解现实中家庭主妇的真实想法/真实情况。
【 在 zhuxiaozhu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误用,不矛盾。
: 你说的这种情况叫做自由的选择不自由,也是主体性的体现。
:
: ...................
--
FROM 111.1.218.*
我知道,这句话一看就哲学味十足。
我的意思就是哲学这个学科本身的缺陷:很容易乱用概念,和现实脱节
文科的概念非常发散和不精确,“自由”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
【 在 zhuxiaozhu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句话不是我的创造,是来自于弗洛姆。
:
--
FROM 111.1.218.*
这句话感觉和之前的表达有点区别了
但是单看这句话,“附属品”这个说法是很有问题的,家庭分工也是平等的关系。如果有妇女选择在家庭生活中投入更多精力就是附属品的话,是一种对她们人格上的歧视。本质上这还是把人际关系简单看成权力关系的结果,当然部分家庭是有这种倾向的,但不能一概而论。
【 在 zhuxiaozhu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青觉得表达得很清晰,没啥问题。
: 妇女如果真的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作为丈夫和子女的附属品,这也是主体性的体现,有啥问题?
:
--
FROM 111.1.218.*
不精确不是一种指责啦,不精确是一种必要。只不过这种不精确有时候会被一些坏人利用,用来欺世盗名。
你知道文科概念的复杂性是好的,但你还没有理解其复杂程度是超出语言范畴的。
【 在 shuofa11 的大作中提到: 】
: 理科生是这样的
: 把还处在幼稚阶段靠机械统计和分门别类所获得的初级自然科学规律
: 直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里,就是典型的形而上的唯物
: 甚至把自身不具备理解复杂社会科学领域概念的缺陷
: 直接转化为对社会科学领域...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223.10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