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对独生子女最大的考验其实不是养老
图南善良嘛,我猜可能是黄玲表现的太善良,于是把孩子们教育成了特懂事的。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说的是图南也对他妈妈黄玲不满。。。
--
FROM 120.245.122.*
我有几个同事说他们小时候也经历过吃不饱,尤其有八几年的还说曾经吃不饱,所以也许咱国家真是好日子没多少年。。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58年那会儿是多数人都程度不等的挨饿。我老公那会儿都快80年代了,我私底下觉得他父母是偏心的但咱啥都没法说,我婆婆给文宣成他福大命大造化大挺正能量的这奏是语言的魅力。。。
: 锏难劬Χ贾琢税。缓笏弁劭蘖艘欢伲缓蟛胖栏仪樗粤肆┤说姆埂H缓笪椅誓嵌棺铀粤耍低恕!!
--
FROM 120.245.122.*
我感觉他是当时处在理想主义阶段,就小孩子看世界很美好的那种。。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一个是黄玲太善良,另一个其实图南跟他爸类似,被爷爷奶奶早期洗脑了。。。
--
FROM 120.245.122.*
一碗水端平这个东西更多的是基于家人情感层面,而不是真的冷冰冰的钱物责任义务层面的道理,否则日子就很难过下去了,最简单的,如果真的如你所说所有的人都是独立个体,那么无论抚养还是赡养都将是只要饿不死就行了,谁家真的会把日子过成这样么。。
【 在 wyls 的大作中提到: 】
: 父母不是法官,为什么要一碗水端平?子女成年后就是独立的,父母想把财产给谁完全是他们的权利。
--
FROM 120.245.122.*
这东西从来没有绝对公平,只能追求大家都不计较,计较起来怎么都能打起来。
我有个同事说他老婆家姐妹仨人,姐儿仨一个差两岁,俩姐都二十来岁早早结婚了,当时娘家妈一个闺女给了二十万贴补她们买房子,说也有小闺女的二十万,结果不成想小闺女迟迟不嫁一来二去的三十大几了才结了婚,十几年里眼瞅着房价咔咔涨上去了,小闺女又在北京,二十万实在不能当钱,娘家妈翻了翻口袋掏出来六十万。结果大家都不满意,俩大闺女说给的太多了不公平,小闺女说给的太少了不公平,一头拿数字说事,一头拿购买力举例,都觉得自己亏,丈母娘两头得罪闺女。
【 在 iKC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时要买就一起买
: 就避免了这个问题
: 对于年龄差不大的孩子们
: ...................
--
FROM 120.245.122.*
那是不可能的,父母发送闺女的出发点从来不是为了公平给付,而是为了贴补闺女婚后生活,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了。
【 在 iKC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时就该在本地一起买
: 至于老小后面要在外地定居
: 那就再把给她的那份卖了置换
: ...................
--
FROM 120.245.122.*
能叽歪起来的原本就都是孩子没教育好的,较真说毕竟是父母白给的,按说要饭吃不带还挑三拣四嫌弃凉的。
但是情感上说大方人确实不咋多,不大方就会想多吃多占,就会盯着别人碗里的东西,可是多吃多占看别人碗这种行为上不了台面,于是就拿公平说事,这时候各种依据就视需求出现了,比如数字和购买力之争。
至于现实生活中,由于涉及各种个案背景,是很难说真有一个能够正确的做法,谁家的锅底都是黑的,谁家都只有理论正确,但其实所有的理论正确都也是预设立场,最后甭管怎么搞,家家户户能稀里糊涂过下去也就完了,也就是虽然叽叽歪歪的,只要不至于真掀桌子,那就是和谐家庭。
要说沟通,没法沟通,比如我前面说的那个故事,怎么沟通都改变不了数字和购买力之争。
【 在 iKC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家庭成员要常沟通
: 确保理念一致
: 如果做到这份上
: ...................
--
FROM 120.245.122.*
那谁会过日子是为了公平呢,不可能的。就算上班,领导也不可能将公平置于首位,只会平衡兼顾。
【 在 iKC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看出发点就不是为了公平
: 那导致的后果自然会有人认为不公平
:
: ...................
--
FROM 120.245.122.*
对,一个在娘家大山一个在京沪广深,怎么可能一人给二十万真叫公平,居家过日子没有人会实行总量既定的啥啥都搞除法,那叫养孩子饭量还有大小呢,说有俩娃,一个要吃俩窝头才能饱一个吃一个就够了,那么爹妈会不会一顿饭蒸出来三个窝头完后让一个吃不饱让另一个撑得慌么,那是不可能的,理论正确的公平有很多,但现实中的视情况才是生活。
【 在 Hxy001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个想法初衷可以,但是可能造成非常闹心后果:
: 老二,也许因为首付少10万,就想自己再攒攒,或者等等房价会降,而没有立即买房
: ...................
--
FROM 120.245.122.*
那就是一说,你看比如人从大山里跑出来读书就业过日子的,谁会八字没一撇的甭管怎么着的就因为哥哥姐姐结婚了,于是立马扎堆在娘家大山或者跟着哥哥姐姐在定居地买个房呢,图什么啊,就为了体现父母的公平给予么,那岂不是就成了是为了公平而考虑给予而不是为了给予而考虑公平的本末倒置,更不用说某些情况还会涉及比如购房资格以及首套首贷之类的限制,一切理论上的设想只是那么一说。
【 在 iKC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所以我说当时就都买了
: 后面自我选择的不同再导致的差异
: 那就得自己承担了
: ...................
--
FROM 120.24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