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价值观是很难改变的
跟历史宏观脉络没关系
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突破
【 在 qtpr (Transcendence constitutes selfhood.) 的大作中提到: 】
“6070后小时候普遍更穷(相比国外),所以更崇洋媚外”。这是肤浅无知的理解。
6070后相比90后00后,阅历更丰富,所以更有资格把握历史的宏观脉络。6070后这个群体,对于两个重大事件的史观,普遍是清晰正确的。
首先是wg,6070后群体普遍有关于wg的直观记忆(虽然大都比较稚嫩),且经历了80年代初对wg的反思和批判最不讳的年代,从感性和知性两个层面都认清了天朝式的民粹实质上是什么东西。
其次是完整经历了改开的过程。虽然“改”和“开”一直被合并宣传,“改”尚在“开”之前。但亲身经历改开的人,都能明白黄宗羲定律的幽灵实际上从未离去,78年联产承包的改革红利,到90年代末已经消耗殆尽,难以为继(自行百度一下丰城事件)。真正让天朝能够持续发展、进步的,是开放(特别是加入WTO以来的开放),是对于外来文明的吸收和利用。天朝的官本位文化以及民族性中的弱点,对于源头科技创新和思想创新都是很不利的。所以,天朝的实质性发展,离不开外来文明和文化。这个基本面在可预见的将来难以改变,故步自封、仇外和民粹,都会伤害天朝的现代化进程。
【 在 fairytale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观察60-70年代出生的人最崇洋媚外。因为他们形成三观的时候正是新中国刚刚开放国门,开始接触世界的时期
:
: 那时候中西方,包括和日本相比,差距是巨大的,全方位的,我们除了二弹一星和历史之外,几乎一无所有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8」
--
FROM 58.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