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二下续期转学到一个我伯父任职的乡镇所在地的中学,和我家同属一个县,但是有70公里的路程,当时那边中学抓的紧一些,中考升学率高,我伯父家已经有三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两个初中一个小学,我当时住校,周末学校食堂不开,还有平时的中午过去吃饭,这中间由于我家是完全农村的,我爷爷奶奶在农村老家,我姑和我伯父都是公职人员,经济条件较好,为了让我父母和爷爷奶奶关系好一些,也为了照顾我家吧,我姑当时一个月为我在我伯父家上学给200元钱,当时90年代也算不少了,所以我父母对我在我伯父家上学并不觉得多大的事情。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的孩子也快要上初中了,对那段时光还是记忆深刻的,也很感恩我伯父伯母那段时间的照顾的,毕竟家里已经有3个孩子了。
伯父家在乡政府大院,离中学就10分钟不到的路,周末一般别人放假回家,我就一个人到教室里自习,无聊的时候就校园内走走。那段时光多年后回忆起来还是历历在目的,特别有一次我眼睛红了,去卫生院看病,因为我的姓比较特别,医生还特地问和我伯父的关系,正赶上我伯父后来到医院找我来着。不过还好我也算给伯父长面子,提前开始的重点中学招生考试,全县好几千人参加的考试,考了第三名。
虽然很多年,我父母和伯父伯母关系一般,但我现在回老家,还是会特地带着礼物看看伯父伯母。
【 在 hatt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角色是姑姑。
: 侄子出生在北京,父母在他4、5岁时离异,分别奔赴外地发展,其后主要是由爷爷奶奶照顾,小学高年级去爸爸工作的城市读寄宿学校一直到高一,因为户口在北京,需要回京读书准备高考。他的父母不可能回来,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所在学区也不好,征得老公同意我主动承包了他回京就学和生活的安排,尽全力托关系插班了一所重点中学,2年吃住在我家。
: 很多回帖提到了自己类似的经历,都用了寄宿的字眼,哪是这么简单。侄子住在我家,我们自己还有一个小一些的孩子,两个孩子的衣食住行同样操心,作为没人帮忙的双职工家庭,每天都十分忙碌。关注督促学习,有空坐在旁边陪读,不曾落下一次家长会,带着上课外班,最后数学拖后腿,给请了家教,迅速提高了成绩,帮助了解高考信息,一起去心仪的大学咨询,侄子也很棒,从刚入学时的差生,到高考时以年级高分顺利考入自己第一志愿的大学,现在有很好的工作。
: ...................
--
FROM 106.38.6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