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您母亲去世多久了,配偶去世后,健在的老年人健康和精神出现问题,并不少见,甚至被很多机构进行研究。你看看下面这些我摘抄的内容,还是多陪陪老头儿,或者如果他有特别要好的朋友,哥儿们,也可以拜托他们去找他一起玩儿,这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的心里创伤,还是需要耐心的。
美国前总统乔治·H·W·布什在妻子葬礼的第二天便入院接受治疗。
2018年,美国格拉斯哥大学的一项研究通过对4000对夫妇的跟踪调查,发现在配偶去世之后六个月内,另一方死亡的风险增加了三分之一。
不幸丧失亲人的人会出现“居丧反应”,这是一种因亲人亡故而出现的急性应激反应。丧偶者往往精神状态不好,可能会在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出现很大改变。生理上会感到头痛、筋疲力尽等;心理上变得悲伤、愤怒、内疚、孤独,甚至是绝望等。
据心理专家分析,丧偶老人的精神世界,往往要经历一个剧烈悲痛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有三个阶段。
一、自责 与老伴洒泪告别之后,总觉得对不起逝者:为什么过去常常对他(她)发脾气?为什么没有坚持让他(她)去医院检查?甚至认为对方的死自己负有主要责任。于是生者精神恍惚,心理负担沉重,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在言行上还会出现一系列反常现象。
二、怀念 老伴逝世,生者在剧烈的情感波涛稍稍平息之后,会进入一个深沉的回忆和思念阶段,在头脑中经常出现老伴的身影,时而感到失去他(她)之后,自己是多么地凄凉和孤寂。
三、恢复 在亲友的关怀和帮助下,自己终于领悟了“生老病死乃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这个道理。于是,理智战胜了感情,身心渐渐恢复了常态,从而以坚强的毅力面对现实,又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一项发表在学术期刊《流行病学》2011年1月号上的研究给出了惊人的量化结果:40%的女性和26%的男性会在伴侣去世之后三年内死亡。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仔细考察了自1991年起记录在案的58000对夫妇,最终发现寡居效应不仅对老年人成立,对三四十岁的成年人同样成立。研究者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首次以有力的证据表明寡居与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他们研究的58000对夫妇中,有40人在配偶去世10天内便死亡,其中至少有12人是在配偶去世当天死亡的。波伊尔等人研究发现,人最有可能在配偶去世后的半年内死亡,而寡居效应最长可以持续10年。
【 在 kinkinkid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妈去世后,我爸重度抑郁、焦虑、失眠,
: 在普通三甲医院心理科以及精神病院
: 都开过精神病药物,
: ...................
--
FROM 223.7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