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不要通过太过强烈的情绪表达(如哭泣)来交流。而是以理性、客观和温和的方式交流,交流时关注点多放在对方身上,而收缩一些自己的情绪。让他感觉安全、受到鼓励,让他感觉自己处于有弹性、有支持的环境。
你可以想象,只是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对方从回避型人格走了出来,极大的改善了,甚至完全好了。他会如何来表达你以前对他的态度?是哭着、喊着问他为什么会这样的你?还是感谢那个用积极的方式鼓励、爱护他的你、那个无条件在他身后支持的你?
多一些对对方积极、温和的关心,另外也关心、关注自己的情绪。
【 在 rubyscl 的大作中提到: 】
: 常人意义上的温存我一直在给。尤其今年以来,我一直鼓励、赞美甚至撒娇,他说的事情无论自己内心是否同意都表示认可,可是依然总被他推开。夜深人静情绪上来了,哭着问他我还能怎么做,他终于搂着我说我做的很好了,但没有用啊…
: 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面对回避型无奈的原因。我想第三方换个角度会好一点,不过如果要他同意接受心理咨询,又会是一个“逼迫”的过程,两难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5
--
修改:peniy FROM 175.0.9.*
FROM 17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