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之所以很多哑巴英语,恰恰是因为英语不够普及:
教师资源方面,过去很多地方,尤其是不发达地区,老师自己发音都带着口音,“外国人听不懂,中国人不明白”的水平,指望他们能叫出一口地道的伦敦腔、扭腰腔?可能吗?现在的师资素质则比那时候有了很大的提高,经常看到名校研究生去竞争小地方的教职,我们一般解读为“人才浪费”,可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基层师资素质的提升是有正面作用的。
教学方法上,过去也和现在存在差距。我是九十年代上的中学,我家还是三线省会城市,都是从初中的“李雷-韩梅梅”开始学的(其它更偏远地方可想而知。),哪儿有什么童子功?也就是我碰上了一个懂行的启蒙老师,在起步阶段给我们夯实了基础(现在都是在学龄前后,小学阶段就做了同样的事情,且更科学。),补上了那些“童子功”。那么我那些没那么幸运的同龄人呢?面对一个满嘴口音、教学方法僵硬的老师,他们又能学成什么样?
你不能说过去哑巴英语多,推出现在和今后也是如此。更不能说过去画的时间和产出不成比例,就推出今后也是如此。时代整体还是在进步的。
你们所期望的,其实才是要回复到过去的哑巴英语时代。语言学习尤其内在规律,青少年时期是事半功倍,成人了再“有需要了再学”,那是事倍功半(那时候你会发现你更忙了,根本没那时间去静下心来学习。)。可以参考那些狼孩的故事(好像还有科学家转么做过实验,把小孩和大猩猩一起养,很残忍。),过了学习语言的黄金期,能学成啥样?还有,学龄前顶多是培养语感和入门,要想有所成,还是要有大量时间的积累的,至少是维持一个最低的学习和练习的量,否则你学龄前后培养的那点儿语感和基础也会用进废退。学习这种是,也不是你往保险箱里放钱,隔多少时间再打开还是那些钱。
【 在 liuruo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语言童子功是学龄前的事情。
: 中学学英语还能学出童子功?我简直震惊了。
: 以前中国就是初一开始学英语,绝大部分中国学生都是哑巴英语,比较典型的就是雷军这样的。但是他们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却很长,实在是得不偿失。
: ...................
--
修改:whx83 FROM 117.107.176.*
FROM 117.10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