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话题,有感而发,父母哥姐给的爱很多,虽然家境贫寒,但我从小到大都感受很幸福,是他们为我遮风挡雨,让我不用直面这世间的苦难。例如:
小学住校,周六才回家,母亲会省下一周的好鱼好肉,等我回家再吃。我吃鱼身,母亲啃鱼头。
父母从未打骂过我。
姐姐们上山砍柴摘来的甜苺,会装在饭盒里带回家大家一起吃。
哥哥专门跑县城里找来考卷给我考,又托人帮我从村里转学到镇上。姐姐带着我去拿转学手续,乡干部刁难,俩人摸黑夜走20里山路才到镇上。
父母年纪大了,我第一次上大学,以及去我老婆家谈亲事,都是哥哥代表父亲去的。
我岳父母来老家,哥哥姐姐们热情接待。
诸如此类,太多了。
【 在 wstata 的大作中提到: 】
:
: 1.先说我自己,我是传说中的留守儿童,家里还有1个小7岁的妹妹,父母从我5岁左右开始外出打工,而后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小学5年级大概11岁开始住校,一周回来一次。父母亲过年的时候才回来1次。高一下学期奶奶去世,母亲开始在家附近的厂子打工,父亲依旧在外。高中封闭式管理,我一个月回来一次,寒暑假补课。考上大学后,在家和母亲生活了3个月。大学四年,暑假我都在尽力兼职打工,回家呆的时间顶多一星期。寒假会呆久1点,大概1个月。因为选了一个烂专业以及没有职业规划对社会认识不足,大学毕业后没找到合适工作,我开始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考研。6个月后成功上岸。因为和父亲关系不和,研究生1年级下和现任老公领证,脱离原生家庭。
: 2.老公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纯种地,收入微薄。本科至研究生通过学费助学贷款+奖学金+打工兼职+父母少量资助顺利毕业。工作后还助学贷款+给家里寄生活费(父母50岁)+父母医疗费+弟弟学费,多年后才买房、结婚。
: 3.我一直觉得老公父母不爱他,按理说农村家里总会为儿子考虑一些的,但他父母完全没有,买房、结婚一点都不操心也使不上劲,甚至连力都不愿意出。我母亲已经看孩子1年后准备回家,老公父母让我们自己请保姆,完全不考虑经济条件。最后在我要求老公辞职带娃并削减养老费开支的前提下才过来看孩子。
: 4.对我自己的父母我一直很矛盾。我记忆力的温馨画面全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比如和奶奶天还没亮去大集卖鸡蛋,卖完鸡蛋吃早点。我奶奶给我准备1周的咸菜,特意炸了很多火腿肠给我改善伙食。给我炖排骨、煮面条,带我逛街买东西。开学我爷爷拉着小板车还有桌子去给我占位子。每星期回来家里的鸡在我床上下蛋,我又得清理床单。爷爷湖里摘莲蓬棱角给我吃。老屋子周围种了桃子、葡萄、橘子等很多水果,栀子花夏天香了整条小巷,我拿着火钳捡栗子。奶奶打麻将,我在旁边边看边吃辣条。记忆中虽然条件很苦,但我很幸福。
#发自zSMTH@V1824A
--
FROM 221.2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