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奥密克戎致病性下降
虽然奥密克戎致病性下降,但依然会引发大量人口死亡以及后遗症风险,因此我们还需要持续监测奥密克戎以及后续可能出现的变异株在致病性、重症率、后遗症风险等方面的变化。一些亚洲地区,包括香港、台湾、日本、韩国等地,疫情加重都是在奥密克戎到来之后,导致新冠死亡人数攀升,超额死亡人数也相应增加。在美国、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奥密克戎也造成了极大的死亡和重症负担。例如,在英国,奥密克戎BA.1造成的总死亡人数与Delta相当,虽然从BA.1→BA.2→BA.5的死亡峰值呈现下降趋势,但累计的死亡总数并没有大幅度下降(图1a)。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确诊病例数以及死亡人数的下降也与检测力度的下降有关,在BA.1感染潮造成极大恐慌之后,英国等很多国家都显著降低了检测力度,尤其是在2022年1月之后(图1b)。在没有检测的情况下,很多感染病例就不会去医院,死亡也不会被归因于新冠。但即使是存在统计漏报的情况下仍然有较高的死亡数,它的致病性可见一斑。所以要理性看待「致病性下降」这一说法,医疗工作者和科研人员要意识到奥密克戎仍然存在一定的致病性,尤其是在没有接种疫苗的老年人群中。
【 在 xccll 的大作中提到: 】
: 曹云龙: 新冠病毒免疫逃逸的突变规律与预测
: 我们研究发现,Omicron突破感染在极大程度上受限于「免疫印迹」。也就是说,接种过原始毒株的疫苗后,感染其他突变株主要唤起的还是原始株疫苗所诱导的抗体,很少产生针对新毒株的特异性中和抗体。因此,感染BA.5以后也无法预防BA.5支系其他毒株的再感染。同时,突变株感染所诱导的非ACE2竞争和弱中和抗体比例增加(图6),有效抗体占比越来越少,抗体表位多样性越来越低,从而导致免疫压力越来越集中。由于病毒进化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免疫压力,免疫压力的集中会进而导致病毒进化位点的相应集中,最终导致趋同进化,且进化速度加快。
--
FROM 180.7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