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读了哪些书或者参与了哪些课程吗?
【 在 ditui 的大作中提到: 】
刚认识那会儿,我25岁,她20岁;谈了两年结婚了,然后一年后要了孩子。
认识那会儿我感觉我被青春的荷尔蒙蒙蔽了双眼,对未来的人生婚姻未做过多的假设和投入;
那会儿想的更多的是女人相夫教子,男人搭窝觅食儿;刚开始的生活互动轨迹也是这个方向在往前走着。认识十年她未上班超过一年,要么是全职主妇,要么是备孕养胎,要么是带孩子。
我这人个性比较鲜明(敢爱敢恨),但做事比较圆润(外圆内方)。确实也有一些大男子主义(后来总结出来的),做事喜欢计划,未计划之事不太喜欢动弹。然而青春的生活哪是能计划的,所以就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比如说她想去哪里玩儿,但是未提前沟通计划我一般都会直接PASS,又比如说她想买某件物品,我也会因为未对资金提前做一个规划而放弃。渐渐的我们产生了很多很多生活方式代沟(包含饮食、审美、孩子教育、双方父母关系、娱乐项目等等等)。相信生活中的磕磕碰碰很多看客都是深有体会的。
八年婚姻生活下来,每每遇到不如意之事我就控制不住自己情绪,过分责备对方(这点也是后来总结的)。因为我内心里面觉得女人相夫教子就应该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和打理好家庭内外部的一切事务(比如说送礼、朋友接待、父母看望聊天、),然后结果不如我意我就非常生气,作出责备之态未考虑对方的感受。
直至疫情三年创业失败,破产债台高筑;她也被迫需要参加工作。我收到了很多很多次离婚的提议,收到了很多很多曾经对方未表达出来的不满,收到了很多对方八年婚姻积攒下来的埋怨及态度,收到了对方对未来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恐惧;我自我做了一个深刻的反省和检讨,发现自己多年下来对对方确实要求过多,期望太多(近乎不合理,因为谁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憧憬期望)。
比如说想着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放在头等大事,然而对方竟然能为了打麻将而用手机哄孩子;比如说我觉得应该对待父母更加的和睦,包容父母的记忆力衰退,理解父母的年老跟不上生活方式的调整等等;然而我在面对这些计划之外出现不如意的时候采取的沟通方式未得到回应进而演变成责备及过激行为(未动手过)。现在想来我应该即使在结识之初未过多探讨未来但既然选择就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包容和担当。
我现在深刻的做出了反省和自我改造,我发现我不知道是看开了还是失望透顶了,我选择努力维护家庭,不想孩子变成单亲家庭的生活环境。我变得不再吵了,对方说吃啥我就第一反应说走,干就完了;对方说买啥,我第一反应就是买;我尽量把家务活做完整,我尽量不提任何期望(因为我觉得提也没有任何意义,也或许我的期望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我尽量把工作做好早日上岸,我尽量把婚姻维护好听之任之(原则性问题不犯的情况下);
粗略浅谈了一下我的婚姻对于我本人近十年下来的变化,我发现我这两年变得波澜不惊无欲无求了。不知道这种状态是正确健康还是错误病态。
--
FROM 211.1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