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真多,都是流行歌曲,勾栏装什么高雅
修行的“高僧大德”一样女色上栽跟头
【 在 knann 的大作中提到: 】
: 刀郎第一次火的时候,我正在上高中,是真的几乎所有歌都听,所有东西都接受的年代。那时候我对刀郎的感觉就是,不好听,但有很多人喜欢。而喜欢的人,基本都是平时不爱听音乐的人。然后说说当时刀郎最大的不同,就是走的不是唱片公司的传统路线。
: 在2003年左右,华语乐坛的巅峰时期,唱片公司有一套自己的模式。那就是首先把资源集中,优秀的作曲,优秀的填词,给到优秀的唱功,长得不难看的人。然后唱片公司花钱推,那时候最主要的,就是电台打榜。小推电台播2周打榜,大推播4周打榜。那种模式,保证了音乐的品质,唱功都很出色,然后爱听音乐的乐迷,有一套评判的标准。刀郎的大火,完全打破了这个模式。他唱功一般,作词有点感觉,作曲不太好,曲子再制作的水平也不好,唱片公司也没花钱打榜。在标准的打榜模式下,他不会火。但他通过其它渠道火了,具体怎么火的我也不清楚,但他的词和曲,确实抓住了很多的人。所以他成为了主流的对立面,音乐公司不认同,也就有了那英这些音乐人直接发声。
: 我现在也不觉得刀郎水平怎么好,也不爱听。不过唱片公司的血汗工厂模式,现在也完全打破了。音乐人更加自主了,资源都自己用,不会贱卖给音乐公司。但同时,形成了新的模式。大金主变成了音乐app,榜单甚至都是直接操控的,上榜的都是自己资助的音乐人。资源不集中了,分散了,质量也下降了。怎么说呢,我感觉互联网打破了唱片公司的强势,这个挺好。但养出了更加不专业,话语权更强的音乐app,我不知道算不算悲哀。如果说刀郎是讽刺,那这个时代,讽刺已经失去地位的那些唱片公司,好像也没什么意思。不过如果讽刺的是音乐app,我觉得真应该好好讽刺一下,搞得太垃圾了。唱片公司至少是专业,app是真垃圾。
--
FROM 111.19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