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确实灰暗啊,那时候都没什么电。
四川的小县城,其实地理位置不错,算交通方便经济也不错的地方,后来出来和其他地方比也是不落后的
已经是70年代中后期了,家里没有自来水,街头一个水龙头,锁着,每天下午定时开放,有人看着收票,大概一分钱一桶水?水经常比较混,放家里水缸里后还要用明矾划拉一阵,然后过会儿就变清了。
开始有电灯了,但家里电器也就是电灯吧,昏黄的白炽灯。有的有电子管收音机,开机要预热好一会儿那种。直到80年代,家里电表容量也才1A,学了物理一算可以支持高达220W的功率,感觉好厉害。大点的街有路灯,小巷都没有,纯黑。80年代上中学时晚自习都带手电筒。
买个冰棍,白糖的4分,牛奶的5分。电影票一毛二。这个似乎维持了好多年。
我们在城里还算好,自己基本没有挨饿。但显然还是不富足的。过年才能穿新衣服。书包都是妈妈自己找材料缝的。
平房里的地面是土的,后来才逐渐铺成水泥地(三合土)
家里的灶是两个眼,1个传统的烧柴火的,1个烧蜂窝煤(应该算先进的),日常已经用蜂窝煤了,但是过节时还是需要同时用。煮米饭需要先煮开再用纱布过滤,再蒸。工序比现在麻烦,但是会有浓稠的米汤喝。
【 在 zhms 的大作中提到: 】
: 1. 饥饿,太没有吃的了,跟邻居小孩一起搞了点味精泡水喝……
: 2. 很小就没人照看,天黑了呆家里很害怕,跑到村口去等父母回家,我弟弟就更惨了,
: 还不会走路,在摇篮里拉屎了也没人理
: ...................
--
FROM 101.38.21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