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质疑完全合理,但这个是讨论禁区了吧,关于中国文化的本身优劣问题。
但罗素确实质疑过,中国文化里面太多的形式主义的取巧,实质的意义非常有限,你看古今名篇都是如此,文字优美而实质深度有限。
但文字本身的使用技巧也是有必要的,总要有一些修辞手法,否则语言太过平淡。
【 在 mmcdxx 的大作中提到: 】
: 语言只是表达信息的一种手段,感觉中国的学生挺惨的,背那么多古文。今天网上看到了一篇“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对于我这四十多岁的人来说,还有很多知识点,谢安是不是太傅,他侄子是不是叫胡儿,他哥是不是叫无奕,王家媳妇儿这些关系信息有毛用?这些就是所谓引经据典了吗?
: 这篇文章有价值的就是那三句诗,体现一下文字之美
: ...................
--
FROM 120.24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