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过叶嘉莹讲诗词的视频,比较感性,也有独特的视角,和听蒋勋讲红楼梦类似,主要不是学术价值,而是个人性情和学问的结合。我认为对于非专业人士,这个风格的学者不需要和那些大家比较,因为真来几个学术大师讲课,普通人也听不懂。
叶嘉莹的名望确实得益于活得长,非常类似的还有古琴届的吴钊先生。他们作为学生的时期,恰好是中国社会剧烈转型,说白了,其它年轻人都被西方新文化吸引,仍然专精中国古代艺术的人比较少。有家学背景,又有机会受教于名师,之后在历史动荡中没放弃“腐朽文化”,经历温歌还能坚持传承和发展的人,更是所剩无几。所以这几位所谓靠“活得长”出名的先生,熬死上一辈群星璀璨的民国大家之后,在后继无人的情况下,就不得不被时代推到抗旗的位置。本质是新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断档导致的,时无英雄。
叶嘉莹老师厉害,自己认真,家世富贵,生平坎坷,这些机缘让她有正规的传统诗词训练基础,有伤春悲秋的情志,又有自己对诗词旷日持久的热情,虽然未必有卓越的才华,但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不看她这个旧时代的文艺青年,难道去看后来工农兵学员讲诗词吗?
叶的局限是生命的广度,因为她屡次遭受家庭不幸,生存危机,恐怕没有精力和机会去体验古代男性官员创作诗词的广阔场景。但叶对诗词的热爱和坚持也是因为人生的不幸,否则估计四十年前就退休了,在ww含饴弄孙,等不到改开录视频的时候。那大家现在只能看小她二十岁,生在红旗下的那些老师,纯靠yy去讲古典的生活了。
【 在 gemini 的大作中提到: 】
: 她也就活得长,水平很一般。看钱钟书对她的评价:卖花担上看桃李
--
FROM 223.7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