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了翻帖子,结合我自己刚好在去年11月份做了手术,并且家中有病人也长期服用慢性病药物,也研究了一下DRG,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主题的信息:
1、DRG目前应该是仅仅针对住院治疗,有两个特点:① 某个病的治疗,医保给医院结算固定金额。医院花超了自己解决,没有花完留存做利润;② 基于总金额固定的特点,医生在设计治疗方案时,确实有动力选用便宜的国产仿制药,但前提是保障治疗效果。
这里是北京DRG的支付标准:
https://wenku.baidu.com/view/baf608ce5a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f3.html?_wkts_=1735717636822&bdQuery=%E5%8C%97%E4%BA%ACDRG%E7%96%BE%E7%97%85%E4%BB%98%E8%B4%B9%E8%AF%A6%E7%BB%86%E7%9B%AE%E5%BD%95
2、门诊目前不受DRG限制,如果需要手术治疗的病,医生在手术前那次门诊,会尽量多把术前需要的检查项目都包含进来,同时住院过程中尽量缩短住院时间(依然假设“保障治疗效果”),然后将后继的治疗放在术后出院的多次门诊(也就是复诊)治疗中。术前门诊和术后门诊的用药,都是不受DRG限制的。
3、关于原研药、国产仿制药。1里面说了DRG的限制,但并不意味着医院全部都要用国产仿制药,医生需要平衡疗效和花费之前的关系,如果省钱了但是没疗效,病人和家属闹起来,对于医院也是个很麻烦的事情。在11月份我的手术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原研药和国产仿制药都有。相信也是最终平衡疗效和花费的治疗方案。
4、前面说了,门诊是不受到DRG限制的,因此医生用药上,原研药和国产药是没有限制的。但是,管理上会不会“不鼓励”原研药的使用,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原研药昂贵,如果在医院开药,最终大头是医药基金来通过报销的方式来买单,而2023年的医药基金指出增幅是巨大的(详情查阅《2023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医保基金也需要考虑长期、可持续发展。
过去18个月(截止到上周),我们家的体验是:在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甲医院,我家在门诊依然可以开到常用的慢性病原研药,并享受医保报销。
5、如果看了门诊,发现本院没有原研药(国产仿制药肯定管够,本次集采也把很多国产仿制药价格打下来了),可以拿着医生处方去药店、网店购买,或者换一家医院。这一点,大家抱怨的无非是:没有享受到医保保险,需要完全自费买药。
多补充一局,这次集采,不少原研药只是没有进目录,没有办法通过“医院”这条途径到达患者,但依然可以通过药店、网店等渠道直达患者。当然,由于这个巨大的变化,原研药的价格在未来可能有显著的变化。
6、这次DRG的改革,应该是郭嘉希望医保基金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基本医疗需求,这两面有几个关键点:① “绝大多数人”,我们幅员辽阔,要覆盖的地方真的很大很大很大,考虑基数、再考虑把每个治疗方案节约一点就是合理的;② “基本医疗需求”,这是为啥国产原研药要大量采用的原因之一吧;③“满足”,如果医保基金还像2023年那样大幅增长,那么最终还是全民买单,要么以税的形式出现、要么以多缴医保的形式出现。
关于DRG,还可以看一下B站的这两个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n4y1f7Gp/?spm_id_from=333.1391.0.0&vd_source=8f57b5432561d22119f7f96bedba20e8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E42137if/?spm_id_from=333.1391.0.0&vd_source=8f57b5432561d22119f7f96bedba20e8
【 在 byfjsh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百姓不配去医院治疗
--
FROM 114.25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