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并非最低价中标。挤出虚高药价水分,降低群众负担,是集中带量采购的重要目标。包括专项集采在内的各批次集采都采取了竞价模式,由企业自主报价,在竞争中形成合理价格。同时,中国市场需求量大,为稳定供应、维持竞争活力,集采既不是独家中标,也不是最低价中标。目前,各批次集采的竞争强度大致为“4家中3家”“5家中4家”“6家中4家”等,在采购标书中均有明确条款,近似于“末位淘汰”,申报企业有很大机会中选,并允许不同企业有适度价差。行业内个别人过度渲染“最低价中标”,有故意混淆视听、带节奏的嫌疑,让不了解的人误以为集采规则“极端化”,以至于价格太低影响质量,深层次原因是部分人不适应集采下的公平竞争环境,希望回到原来“定高价”“拼销售”的老路。
【 在 SankHeart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给讲讲集采怎么考虑的质量
: 千万别再来那套法律规定了它应该满足质量要求
: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有具体的措施对供货质量进行监督
: ...................
--
FROM 219.23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