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审题就开始道德批判?矛头指错了吧?
【 在 yarlis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有一些男性(尤其是认知水平较低的)在自己衰老的过程中(形象变差变油腻,身体机能下降),会努力笼络一个异性的圈子(借助自身的社会地位,借助金钱,或者纯粹就是借助广泛的提供情绪价值-多撩等),因为借助这种“拥有”一个异性圈子的假象,可以帮助他们维持“我还不老,我魅力不减”的自我人设。
: 他们不一定会和这些异性发生什么关系,但是仅仅是“拥有”这样一个圈子,并且时不时的向外界炫耀,就能够帮他们完成这样一个自我认知-向外求证-认知闭环的过程,从而获得很大的满足感。
: 人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时候,你以为你吸引到的,不过是你向外发射的信息素的反馈罢了,就是通常所说的“求仁得仁,求锤得锤”。或者心理学上讲的,你以为的客观世界不过是你主观世界的映像反射。如果你对外发送一种,我忠诚,我信守承诺的信息素,外界就不会给你不一样的反射。如果你为了满足“我雄风不减”的心理,向外发射“我道德水平低于平均,我打算始乱终弃”,你就会得到同类的积极反馈。
: ...................
--
FROM 58.5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