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号“北京发布”,2024年8月30日
在社交平台的帖文中,有网友称赞“左行右立”有秩序,通行有效率。事实是否真的如此?邹志文表示,此前南开大学曾经做过相关研究,从运输效率来讲,“左行右立”并不优于全都站在扶梯上。
记者实地调查时,也发现了“左行右立”可能会导致通行效率不佳。在角门西地铁站,尽管上行扶梯的入口处总是堆满了人,但扶梯左半边还是时不时会出现“空闲”几秒的情况,与之相对的,扶梯右半边则是不断有人随梯向上。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有的乘客不愿意从扶梯左边往上爬,但在排队时又站在了左半边,只能站在扶梯口找机会往右“插队”,也因此挡住了后边人往前的脚步。从记者统计的半分钟运载人数也能看出,在上下行人流不断的情况下,存在“左行右立”现象的上行梯只运载了52人,而左右两边时刻都站满人的下行梯运载了60人。
但无论是电梯损耗还是运行效率,都比不上安全问题来得重要。邹志文表示,扶梯从设计之初,就不是供人在上面行走的。“普通的上下楼梯,每节台阶的高度一般只有十几厘米,但电动扶梯的梯级高度普遍在21厘米左右。这种高度是不符合人们上下楼梯时抬脚落脚习惯的,尤其是沿着扶梯向下走,万一没保持住身体平衡,摔倒的后果不堪设想。”在邹志文看来,前文提到的网友之所以会提出“左行右立”的倡议,本质上还是把“让别人从扶梯上快速通行”当作了一个文明行为,忽略了其背后的安全隐患。北京的情况也是类似,虽然已经取消了“左行右立”的倡议,但公众的观念仍未扭转过来,还是把提供便利的重要性放在了安全之上。“‘右立’的习惯是长久积累养成的,想用一朝一夕改变并不容易。从安全角度说,应该花更大的力度去呼吁‘不要在电梯上行走’和‘抓稳扶手’这两点。”
【 在 Space 的大作中提到: 】
: 收益基本为零?呵呵。我第三遍重复:本人亲身经历,可以极大提高吞吐量,降低排队。
: 至于你说的提前出门、别看手机早睡等等,完全可以适用于取消所有机动车等措施。
:
--
修改:babyUnicorn FROM 223.72.41.*
FROM 223.7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