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情本身,尝试换位思考一下呢。你可能觉得孩子没看到你们,没自己回家,让你们担心了。孩子可能觉得妈妈带弟弟回家了,把我丢下了。谁更受伤,或者更无助一点。
后面的处理,从你的描述来看,全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要求孩子按你的逻辑和道理来行事,你在和一个11岁的孩子辩论。你自己也说孩子在叛逆期,青春期本来就是这样的,彰显自我,确立自我,认同自我。这是正常的生理阶段,感觉你对青春期的理解和准备都有不足。
如果你愿意为孩子付出,那就付出。如果觉得划不来,那就不付出少付出。觉得我这样这样,你竟然那样那样,只能是跟自己过不去。一般这样想的人可能会觉得那难道她就理所应当只享受我的付出,一点不用考虑我吗?这是考虑问题角度的不同,这种角度略偏激。
你大概更在意的是自己晕倒了孩子竟然扶都不扶。你们是在情绪上互相对立冲突的情境下,要求一个孩子马上切换到对方健康最重要,其他什么都不要考虑,先去关心对方。我个人觉得有点要求太高,太理想化了。孩子也可能是吓傻了,也可能是不知道怎么处理,事后她自己也可能后悔,也可能自责。当场指责她我生你养你,你怎么竟然如此,更容易激起她的对立情绪,正像她自己说的,她没面子的吗,这是典型的青春期的想法。虽然你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从言行上看,你是在理想化的要求下激化矛盾,是把孩子推开而不是拉近。联系到贵版吃西瓜那个帖子,会不会都对孩子要求太高了,把孩子想的太完美了,太求全责备了。
最后,别把世界想的太美好。外人看到你倒了,真不一定也会关心你一下怎么了,把你扶起来。有人会,也有人不会。
【 在 apple123321 的大作中提到: 】
: 姐姐5年级11岁了。弟弟3岁多。四年级感觉姐姐比较叛逆,5年级上期有缓和,这学期又觉得更叛逆了。
: 昨天吃了晚饭我说带孩子们去骑车。姐姐挺高兴的。姐姐骑自行车弟弟平衡车。我家外面就是河边绿道。我们就顺着绿道骑。一路都有椅子。慢慢骑到一个大滑梯那里,姐弟俩就在那玩。因为姐姐作业没有写完,所以差不多时间就往回走。过一会儿,弟弟说他骑不动了,姐姐骑前面去了。我们后面一路都没有看到姐姐。我以为姐姐已经先回去了。结果回去后发现姐姐没有回家,电话手表也没有带。我就让孩子爸爸把弟弟看着呆家里,我出去找。这时候天已经黑了。我从小区出来,一路走一路喊也没有人回应。我心里也很慌。给孩子爸爸打电话也确认没有回家。又一直往前走,看到孩子骑车过来。我说真是急死我了,再找不到我都要打110了。孩子说,她在椅子上坐着等我们,没看到我们走过了。我就说,嗯嗯,你等我们的话就多注意一下吧。结果孩子就炸毛了,骑上车就走了。等我自己走回去,自行车车停家门口,把自己关房间里。爸爸说到家就这样了,回来也不理,问她什么也不搭理。
: 我也没有搭理她。后面都8点50了。平时9点差不多就要洗漱准备睡觉了。这时候她也没写作业。我就让爸爸去哄她一下,爸爸就去叫她吃猕猴桃,她不吃。然后就说那就洗漱睡觉吧。她也不搭理。
: ...................
--
FROM 171.21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