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同样有密切关注孩子生活和成绩的,事无巨细端水递衣不用孩子干任何家务的乃至要求孩子必须考第一上清北的家长一直都有,区别只是结果,结果好就会成为大家眼中的别人家孩子,结果不好大家就会说家长的各种不应当。其实十七八岁早已过了压力全部来自父母的年龄,更多的是自己想要又力不从心才会令自己痛苦,自己想不想要同样不全是父母传递的,敏感又拔尖是一种天生的性格类型,这种性格如果不幸没有叠加聪明绝顶,就不那么美好了。这个小姑娘触碰到了高处又没有能力一骑绝尘甚至有点岌岌可危,她难受是一定的,当然按说小孩念书的上限在哪里是可以看出来的,有文化的家长有责任评估上限并且客观传递。
【 在 Xmbt2012 的大作中提到: 】
: 家有正青春叛逆期的男儿,已近三个月不和父母说话。正因为有这近三个月的亲子问题,我是噙着泪读完的,读了两遍。
: 现在孩子的生活环境跟我们这七八十年代出生的父母比,天壤之别。彼时的我们,因为兄弟姐妹多,因为父母忙于自己的劳作,鲜有密切关注孩子生活、乃至成绩的,看孩子人生最后的文字,最重的稻草就是父母时刻关注孩子成绩,这压的孩子喘不过气,孩子已经有了身理上的反应:考前吃不下饭,父母就应该警醒,需要调整自己的亲子关系。
: 然后,看孩子文字里,父母仍是那个只关注成绩的家长,一直都是。
: ...................
--
FROM 120.24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