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有问题,但是也不能扣上精神问题的大帽子,一旦戴上就很难脱下来了。
大胆地分析下:
1,厌学。这可能是直接原因,小时候过多的主动或被动强迫学习,对学习产生极度的厌恶心理,以至于学习不能。
2,封闭。作为高中生,家长老师同学都是以学习为第一要务的,不学习就如同在高速路上逆行,出于自保必须与环境隔离,也就是把内心封闭起来。
3,内疚。在正统的教育下,孩子被打上了太多的钢印,比如按时上课,好好学习,助人为乐,等等。不学习与钢印是矛盾的,孩子的钢印告诉他好好学习才是对的,所以他有极大的内疚感,这种内疚感让他不敢正视周围这个环境。
4,痛苦。以上种种,让他精神极度内耗,心灵难以平衡,如果还有其它问题,比如自卑,失恋,失落,等等,会让他身处炼狱,能正常地活着就很不容易了。
可以尝试的方法:
1,减轻学习负担。减少学习时间,减少作业量,不过分关注孩子成绩,让他能轻松应对目前的学习任务。比如,不上早晚自习,不提交课后作业,自己把握,跟学校商量好。
2,减少心理压力。核心一点,钢印未必对,老师未必对,家长未必对,孩子未必错。只有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对的,一切与此有悖的都应该质疑,至少可以忽视。告诉孩子,不上自习没啥,不写作业也没啥,今天不想上课去看电影也没啥。让孩子从逆行的高速路上下来。
3,去除叠加因素。比如自卑,可能因为家境,可能因为身高,可能因为长相,甚至因为某个地方的长度(如果是男孩),这个年纪对所有东西都很敏感。比如失落,可能因为现在的成绩比之前差,可能因为曾经的玩伴比自己好太多,也可能因为某个女孩有了男朋友。总之,细心观察孩子,找到这些叠加因素(如果有),尽量不问,也不要点破,青春期的孩子是很爱面子的。如果找到了,就想办法引导,没找到也不急,继续观察。
4,跟环境建立更广泛联系。单纯的家庭,学校,目标过于单一:为考试而学习。带孩子体验生活的美好,转移注意力,让他明白考试只是生活的很小组成部分。比如,带他品尝美食并逐渐过渡到烹饪美食,带他运动并逐渐发现培养擅长的运动项目,带他看电影并逐渐发表个人观点,等等。
总之,要发自内心地爱孩子,理解孩子,帮助孩子,别着急。
--
FROM 183.9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