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不一样的。
首先,仿制药仿制的是有效成分,这个在专利里有。但是,一些减少副作用、提高吸收率的辅料,不包括在专利里。这些东西,原厂因为有更多的实验,在专利保护期内有更多的出货,也就有更多的改善、迭代。(说白了,就是原厂在这方面经验更多。)这些差异是可能反映在药效上的。
其次,评价仿制药有一个等效性测试(完整学名叫啥我不记得了。)。这个测试吧,标准并不是100%(很多主观分,也不可能做到100%。),一般达到一个百分比范围就认为等效,比如80%~120%?(具体多少,可以去查,这里只是打个比方。)主观分,又是一个区间,这你就明白了吧?
再次,原厂的临床测试要经过好几轮,而且受试者都是真正的患者。而仿制药的等效性测试能测几轮?可能找到那么多真正的患者吗?有内行解释一下吗?我感觉这里边可能也会有差异。从逻辑上推测,显然仿制药厂也不可能把原厂所有的几期临床试验都等规模地复刻一遍,否则那就没有成本优势了。
再就是,不同厂家的工艺水平是不是一样?也是个问题。同样的食材做同一道菜,不同人做出来的效果还不一样呢。
【 在 liangjiahe 的大作中提到: 】
: 火电音效不如水电好
--
修改:whx83 FROM 120.246.29.*
FROM 120.2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