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赞同。被后世记住名字,只是诸多评价维度之一,但不是唯一的。
号称“千年龙虎榜”的北宋嘉佑二年科举,出了多少被后世记住的名字?苏轼、苏辙、曾巩、程颐、张载……24个进了《宋史》,9人官至宰相。可那届状元章衡,不翻书、不查资料,有多少人能记住?不被记得不等于人家啥也不是。人家忙于政务,哪儿有时间写那么多文章、诗词?相反,很多传世名作,恰恰是作者在“闲得蛋疼”的时候写出来的。比如我们熟悉的苏轼的《赤壁赋》就是他在被贬谪黄州的失落期写的。苏轼给章衡的评价是“百年内无人望其项背”,老苏都是服气的。
【 在 Wolfganste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这样的,从古至今,哪些状元、官员、甚至皇帝,有几个能记住名字,然而,罗贯中、徐霞客、柳永之类的人,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活了一辈子,他们的一生,才算值得……
:
:
--
修改:whx83 FROM 120.246.29.*
FROM 120.2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