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描述来看,小伙子的人生观、价值观没什么问题,能够自洽,工作半年休息一段时间,大概挣的够自己花,没有耍赖啃父母,自己低消费,生活方式健康,没有不良嗜好,不影响他人。
不想努力受苦,不想结婚,按说这些是一个成年人可以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
可是中国上一辈人普遍不能接受,尤其是父母,都希望孩子努力上进越过越好,而且没有边界感,总想让孩子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不听就一直干涉到老。
现在躺平的年轻人很多,一方面小时候没吃过苦,无忧无虑不愁吃穿,长大了自己面对生活时发现落差有点大,努力也无法过上想要的生活,不如干脆不努力,另一方面网络的选择性推送会让他们不断强化自己的认知,很难改变了。
如果除了打游戏没有其他爱好,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哪怕是爱吃好吃的,那用什么打动他去努力呢?
他不与亲人交流,就是不想被亲情和责任捆绑。人如果一辈子靠责任捆绑活着,对他自己也很不公平。
所以,如果他父母能接受他的生活方式,就没有问题了
【 在 charcoal 的大作中提到: 】
: 农村娃,小伙子20了。上学时成绩中下,初中毕业在老家上了中专,差不多属于交钱就能上的那种;毕业时想续个大专多晃两年,录取条件应该也比较宽松,我还帮找了熟人,结果考试成绩楞是没达到录取线,遂作罢回家。
:
: 先在老家省城帮汽修店做些取物送件的杂事,干半年后就回老家了,啥事不做,天天玩手机。晃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1」
--
FROM 124.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