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吃东西背后就是花费,很多事情的性质扒到底都是吃东西的性质,那么这时候两个孩子喜欢吃的东西花费不一样,你怎么处理?是以钱数计算,还是会管饱或者至少不饿呢?
那么读书无论是自己不乐意读了还是个人能力有限,最后都会表现为家中资源存在分配差异,你又怎么平衡?理所当然的告诉那个没读的孩子是你自己没本事?那么人这个时候如果说,我只是不读书可是我想做别的我也需要支持,那你又给还是不给呢?如果给,那么这时候又是以钱数计算,还是会考虑让得偿心愿或者至少扶一程呢?
你说的所谓大家同时同样同花费的给点钱买个房,本身存在了巨大的操作gap,最简单的在哪里买由谁定呢?父母么?以及这么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要彰显公平么?毕竟目测这个做法除了能彰显公平,其他的实在是没啥特别值得说的,尤其赶上兄弟姐妹们散落各地,从而在哪儿买会有无数种可能。
居家过日子凡是只想体现公平的,没有不一地鸡毛的,原因是公平这个东西的前提是何为公平,数字和购买力只是最简单的立场之争,有的是比那复杂的多的各有各的言之有理以及情有可原。
现实生活中真正有用的,无外乎就三条,
第一,这个家始终是我说了算,所以我说给谁就给谁,我说给多少就给多少。
第二,这个家大家彼此相爱,父母兄弟之间更多的是讲情以及彼此扶持,而不是眼中只有公平。
第三,养孩子养的能够大差不差,各个都还算有点出息,既没有特别拉后腿的,也没有一骑绝尘的。
三条中如果少了任何一条,家长再怎么拿着计算器去筹划公平,都保证有坑等在前面,那绝不是有美好的意愿就能搞得定的。
事实上以上三条几乎很难同时具备,于是家家户户锅底都是黑的,觉得别家不黑往往是因为没下手去摸,觉得自家不黑一般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
【 在 iKC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提的情况基本上都属于个人选择问题
: 吃的东西自己选择吃什么
: 读书也是自己不乐意,又不是家里不供
: ...................
--
FROM 120.24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