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设施是给残疾人设置的,不是为正常人的出行准备的,到底是方便不方便,有没有改进的空间,需要残疾人自身来判断和发声。
你举的例子是有说服力的,但用正常人的眼光去给这些设施和流程打分,我觉得是不可的。
把残疾人设施视为对残疾人居高临下的施舍,我代表我自己觉得如果我是残疾人,我内心是不适的。
我不喜欢正常人一拥而上说社会对残疾人已经很好blabla,但我没有听到一个残疾人代表残疾群体的发声。
当年周云篷也发过一次声,他是盲人,景点问他要残疾证。从流程上员工没有问题,但这合理吗?我不喜欢这个人,老实说我丑恶的内心甚至现实社会中并不会靠近残疾人,因为我觉得一个经常不适又不得不压抑的人很容易有过激或者愤懑的情绪,但是这不是残疾人的错,是社会没有提供一个把他们当正常人平等看待的环境。
所以我的理解中郑智化的发声也是这样,他积累了太多太久的情绪,也许身边人工作人员们都没有什么大毛病,但是这种不适感本身总有暴发的时候,不在这时就是那个时候。所以我理解他,同情现在的网络声音对他的不公。
【 在 newmoons 的大作中提到: 】
: 讲讲,我外婆坐飞机。
: 安检没排队,托运轮椅没算重量。
: 登机享受了优先。
: ...................
--
FROM 39.1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