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海鲜为什么那么贵?除了鲜甜口味或者特殊口味,没有理由贵那么
商家提倡没问题,各个商家竞争
卖牛奶的提倡牛奶,卖豆浆的提倡豆浆,卖海鲜的提倡海鲜
消费者的钱包投票
“社会提倡”是个含糊的说法,谁是提倡的主体呢?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社会提倡,比如当年的一天一斤奶的广告,也是口号
: 含钙可以别的食品啊,再不行欧美人用维生素片补蔬菜,我们用钙片补钙就是
: 当然延伸奶制品没有不适问题的,可以推广没有问题
: ...................
--
FROM 220.184.252.*
嗯。。不是太懂
没有中立研究证明,“我们”的“体质”更适合吃豆浆而不是牛奶,或者更适合吃肉而
不是海鲜吧
“体质”本身也是个虚无缥缈的说法
溯源来看其实是个商业利益问题,本地厂家竞争不过进口廉价乳制品,就宣传吃豆浆更
适合本地人
这个各行各业都可以看到
商家这样说当然可以,不过你说的这个声音如果超过了商业竞争的范畴,可不是好事
和工业品还不一样,食物来源选择多对普通人挺重要的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比较模糊
: 你可以认为什么声音更容易传达到大众并形成刻板印象
: 什么就是主导
: ...................
--
FROM 220.184.252.*
嗯,牛奶被研究得比较多,对豆浆的不耐受并没有系统研究
另外,牛奶的优点比较明显,所以即便国内的营养学会仍然会推荐每天摄入乳制品
一般认为只要在一定量范围内(国内推荐300g左右),对多数普通人就不会引起明显不适
因此对食物,“适量”很重要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东亚人乳糖不耐受应该是共识吧
--
FROM 220.184.252.*
嗯 ,中国传统是一直吃豆制品,但现代意义的“豆浆”是民国以后才兴起的,其实历史
也不比牛奶普及长多少
我读书那会,当时的说法是豆浆是雌激素比较多,小孩不太适合吃会早熟,反而牛奶乳
糖不耐受的说法是近年来才兴起的
而且小孩一般喜欢吃豆浆的少,觉得有豆腥味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豆浆毕竟四大金刚之一
: 全国各地早点摊贩广泛存在,尤其南方
: 奶制品能去除影响也问题不大
: ...................
--
FROM 220.184.252.*
嗯,我不是专家哈,以前看过香港维他奶的公司创始人介绍
大意是民国初期有大批难民,为了解决营养供应问题,米国的教会大学组织研究了大豆
的营养价值
然后用豆浆和豆渣饼代替牛奶供给难民儿童
当时有个香港年轻人回去后就做了工厂,第一次生产了现代化的豆奶
在此之前,豆浆只是作为豆腐的中间产物,可能有人作为休闲食品,但是没有人重视其
营养价值
另外豆浆含有雌激素的说法十几年挺流行的,也可能是牛奶厂家刻意宣传的?
不过你说的应该是对的,影响不大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并没有哦
: 没有豆浆就没有豆腐
: 中国总不至于民国才大规模吃豆腐吧
: ...................
--
FROM 101.71.38.*
恩 有可能
现代意义的豆浆就是作为平民的饮料来吃
他们公司的意思是,古代可能有这个技术,但是并没有大规模普及
我没有特别研究过,只是逻辑上,石磨磨豆浆还要去渣,很麻烦又不顶饱
平民喝豆粥作为早餐可能性更大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广告就别信了
我自己小时候都用石磨磨过豆浆喝
现代化豆浆,是指豆浆机打出来的豆浆?
豆浆油条真正是自古以来了
...
--
FROM 117.136.111.*
嗯是的,家里有远房亲戚做豆腐,每天四点起床,挺辛苦的
我个人觉得你说的这些吃法多数是近代才有的
其实,磨豆浆,吃不饱,只为了营养,挺奢侈的
豆类煮粥,或者不去渣做懒豆腐,更现实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想像
: 去豆渣过滤一下就可以了
: 豆渣可以用辣椒油炒
: ...................
--
FROM 220.184.112.*
哦,我说的是豆浆的各种吃法
至于你说的油条之类,确实可能很早就有了,但是品类丰富,大众都能吃到,肯定也是
近代了
上海第一家大饼油条店就是民国后开的
古人大部分时候,干体力活的,早餐就是稀饭加咸菜,油炸食品,得赶大集才能吃到,
样子也和今天的不一样
即便是上海,我父母一辈也有很长时间主要就是吃泡饭加咸菜
至于你说的西施,油炸桧啥的,国内好多小吃都为了卖得好包装一个文人或者皇帝的轶
事
真要查起来,还真未必有信史,一般都是“传说如何如何”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近代?
: 哈哈
: 那豆腐西施也是近代才有的
: ...................
--
FROM 220.184.112.*
哦,“有这个技术”和平民大规模普及是两个概念
打个比方,就像你最早发明了火药,但是大清还是要去西洋买洋炮,对吧
我只是说,存在这样一个观点,比如维他奶就认为它首先在国内规模生产了豆奶(豆乳
)
在这之前,恐怕没有这个概念
另外,我理解国内历史对平民的饮食关注比较很少。有史据表明明清时代的平民早餐是
吃豆浆为主的嘛?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要这么说古代连大米稀饭都难吃得到
: 咸菜杂粮窝头,壮劳力才喝粥。妇女儿童喝米汤
: 这有意思吗?
: ...................
--
FROM 220.184.112.*
嗯嗯 谢谢收集资料 学习了
不过,实际上看这个您也能大概理解,你不得不从以往资料的只言片语中寻找,不那么
容易
这里,第一个是不过滤豆渣的,是相当于现代的“懒豆腐”
第二个是洗脸用的,药剂
第三个是豆乳酿酒?
这三种都不是现代的豆浆的主流应用场景
也就是作为牛奶的代替饮品,猜想部分是因为当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其营养价值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平民一天正经就吃一顿饭
: 还早餐呢
: 元代开始豆浆成为广为人知的食物,能够看到较多确切记载。刘时中有曲《端正好》,其中写道:“或是捶麻柘稠调豆浆,或是煮麦麸稀和细糠。他每早合掌擎拳谢上苍。一个个黄如经纸,一个个瘦似豺狼,填街卧巷。”这里应该是将麻、柘两种植物的叶子捶打后混入豆浆之中,由于该曲
: ...................
--
FROM 101.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