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日料全靠水煮和凉拌啊
嗯嗯 其实每隔几天吃是可以的
关键是那个数据显示365天每天都要吃2斤以上的蔬菜
才能达到这个累计值
我直觉感觉一般人做不到
一般家庭统计下一周买多少蔬菜,大概就能估算出来了
我的经验是最少也要按五折起算
就像我们偶尔吃一顿肉2斤也能吃得下,
天天吃有几个人能做到?
不是消费能力的问题,是人的身体消化不了
可能就像前面兄弟说的,浪费了很大比例
比如说把辣椒算蔬菜,实际可能都是不吃倒掉的
【 在 v5qfi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跟我老公之前炖豆角 一顿就是2斤生豆角,不过现在吃不了那么多了
: 另外 估计数据平均了 不少土豆吧 也许把薯条都算进去了
--
FROM 115.204.248.*
嗯 膳食指南里薯类和豆类是单列的 不算蔬菜
所以我觉得这是个统计口径问题
国内蔬菜消费量会多些,但不至于高那么多
而且国内也有很多地方饮食明显蔬菜偏少
平均下来还有三倍,太夸张了
另外蔬菜的可利用部分不同地方差不多的
因为处理方式不同不至于产生那么大的区别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蔬菜洗摘环节可能就去掉三成
: 浪费掉的弄不好也有一两成
: 如果黄豆算蔬菜,早餐豆浆开始就消费了
: ...................
--
FROM 115.204.248.*
嗯嗯 北方的话薯类(土豆)、豆类(包括豆角)占很大比例吧
青菜反而占比没那么高
所以我理解其实你说的素菜包括了非肉蛋奶类的所有副食
国内像豆制品、菌菇类占比也不少?
另外也有可能国内目前蔬菜的处理、物流方式损耗量太大
“消费”多但是实际“摄入量”并没有那么高
印象最深是前两年学校老师有说过
华东地区学生目前蔬菜吃得太少,达不到人均每日300g的标准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统计口径问题,但倍数差距是有的
: 一般中餐四菜一汤,可能肉蛋只占三分之一
: 其余主要是素菜
: ...................
--
FROM 115.204.248.*
哦 确实有可能
就是蔬菜的预处理
城市化高的地方,超市上架的都是处理好
可使用部分高,算净重的
这个重量差不少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物流倾向于是供应那个数字
: 消费是你终端买走的
: 所以我说的损耗是洗摘,像笋这种公摊大的就会损耗多一些
: ...................
--
FROM 115.204.248.*
嗯 统计受口径影响太大了
很多时候是一笔糊涂账
对个体来讲还是看膳食推荐
达到相应的量和比例就可以了
多吃不见得是好事
国内整体已经是中偏上收入国家了
也过了用吃得多证明过得好的阶段了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
: 类似中国人吃水果多
: 和我们吃西瓜多也有关系
: ...................
--
FROM 115.204.248.*
哦哦
有一说一
西方自己也不认为他们是"世界餐饮的标杆"吧
反而常常自嘲
倒是听说美国人很喜欢墨西哥饮食,英国人也很喜欢印度饮食啊
现在世界的潮流是按照特定的健康目标去制定饮食
比如低钠的DASH饮食,改善认知的MIND饮食
单说某个国家地区的传统饮食,几乎都有特定的缺陷的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吃得健康而丰富肯定是算的
: 中国有潜
力反超西方成为世界餐饮的标杆
: 论健康,中国油和糖摄入远少,维生素和纤维素摄入足量;论丰富,亚洲餐饮可以说独占鳌头,现在就是蛋白质比不上
: ...................
--
FROM 115.204.248.*
嗯
米其林也不会只说法餐好吃哈
他们至少提出了一套标准
也适用于墨西哥菜、印度菜、东南亚菜、日本菜、中东菜等等
中餐之外也不是只有西餐哈
如果国内有企业能做到这一点
比如比亚迪
在哪里建厂就琢磨推一套当地的比亚迪星标
我一样举双手支持的
但是如果你关起门来只说中餐好吃
其他餐都不好吃
恐怕很难被别人认同成标杆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隐含的还是有的
: 市场评判,话语权就是门槛
: 米其林算不算全球餐饮标杆呢?
: ...................
--
FROM 101.71.39.*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制定标准就是话语权
: 你有两个选择
: 一是加入标准,按这个标准玩
: ...................
嗯,印象里米其林星级餐厅最多的城市是东京
纽约、伦敦和香港也是前面的
像巴黎拿到星级的也不只是法餐,还有其他菜系的餐馆
这个评级其实和国家关系不大
非要说法国最多 最大可能也就是米其林本身总部在法国
那边可以去评级的专家更多而已
黑珍珠也有评比,不过我不是太了解
只要客观可信赖,多一个参考是好事
--
FROM 115.198.187.*
嗯嗯,其实没太明白你的意思
你说的黑珍珠之类的评判标准是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可以给大家科普一下
我看法是每个菜系都有自己的特色
日本菜、印度菜不可能和法餐一样去比较
所谓星级首先就要定义这个菜的派系
至少我理解米其林就是这样的
我也不认为不同菜系之间就一定要分高下
但是对餐厅本身,包括服务质量、出品稳定性这些
肯定是有客观标准的
这个谈不上什么“西餐主导”
否则每个人都说自己好,一去都是各种坑
起不到监督信赖的作用,“抢到话语权”和食客何干?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打分的东西肯定有主观
: 能评星的餐厅也可能会迎合西餐的标准,尤其二三星的
: 你说的东西和我说的其实不矛盾,他们涵盖世界其他餐饮和目前餐饮标准由西餐主导是一体的
: ...................
--
FROM 115.198.187.*
只是摆盘好,食材好,肯定是不够的
即便是老外评价中餐,也没那么傻
世界上别的地方,也有专门研究中餐的厨师
当然这个世界上肯定没有完美的标准,
不同标准侧重不同
你提出一套能涵盖不同维度标准,按这套标准去执行
至少能得出一个相对满意的结果
不然都按主观印象分,感情分,自我娱乐当然可以
对于把这套饮食推广出去,或者吸引外地游客
就没啥帮助
而且只会让不同地方的人吵来吵去
有谁不觉得自己家乡的东西好吃呢?
中餐要想推到世界,让更多人认可
还真需要有人真的踏踏实实做好标准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服务是另一个维度加成的事情
: 回归到餐饮本身的评判
: 川粤鲁淮还不一样呢
: ...................
--
FROM 115.19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