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恒大足校300名学员面临自谋生路
恒大足校最开始是收费的
但是最近几年已经没有收费生了,全是免费生,不是大家嘲讽的贵族运动
恒大足校的培养路线还是很好的,成绩抓的很严,营养也重视,踢得好可以去西班牙分校
我孩子11年的队友选上了恒大足校,我对11年的队伍比较了解,一个年级5支队,差不多有100人,水平排列大概是狮虎豹鹰狼
抖音上有个比较狂的小将家长,吹牛上海一天是11年最强队伍,去恒大挑战,结果大比分败给虎队,小负豹队,胜了鹰队
最近的足校联盟杯,虎队也是把小将踢得很惨
而青训圈里,都认为恒大12年的龙队是最近最成功的队伍
能和11虎踢得互有胜负,同年龄段几乎没有敌手
目前恒大暴雷,足校难以为继,各种消息都有,慢慢会水落石出
直说我孩队友的情况
可以有两个选择,7万一年继续练,或者会原籍读书
他们队友基本都选择回原籍了
要说有什么影响,只是学位已满,只能读私立小学
--
FROM 112.66.82.*
哦……我在文章里说了啊……当然踢得过,董路和他团队都承认和职业的差距了
2021年足校联盟杯U10的比赛
3、4名比赛:恒大虎队6:2足球小将红队
决赛:富力广州队1:2 恒大狮队
【 在 erlin 的大作中提到: 】
: 踢的过董路的小将吗?
--
修改:plamancer FROM 112.66.86.*
FROM 112.66.86.*
肯定是金字塔形状,外国也是这样,不可能高手和菜鸟混在一起踢
增加底部人数是足协的事
【 在 alanju 的大作中提到: 】
: 即便不收费,也是精英模式。
: 贵族模式,和精英模式 都是失败的模式。
: 脱离群众,想成功太难。
--
FROM 112.66.86.*
广州富力梯队就是你说这种情况
还有各地方的足协
还有很多国脚、职业球员办的俱乐部
中国足球并不是只有足校
这点和外国是一致的
要说差别就是参与人数的差别
【 在 alanju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韭的偏见吧,12岁之前的专门足校都是精英模式,合适的应该是足球特色学校加青训培训中心(俱乐部,机构,足协等等),学生不专门集中去足校,而是跟其他学生一起上课。
:
--
FROM 112.66.86.*
自由身离开的
还行
【 在 why100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看这些小球员,都是签约有身价的,可惜恒大个烂苹果!
--
FROM 112.66.86.*
2岁开始练球更多的是欧美和日韩
而且足球要的是全面的身体素质
所以比较懂行又打算从小培养孩子踢球的家长
反而会让孩子从事多种体育活动
像篮球能提高原地摆脱意识和空间的理解
跑跳能提高平衡和敏捷
等等
现在比较火的体适能,就是把这些能力的培养承包了
【 在 finalsmile 的大作中提到: 】
: 搞成贵族运动的后果。我就不明白了, 欧美球员 都是一边踢球一边学习职业技能,怎么到了中国,就搞成贵族运动,只能踢球,学其他的都是不务正业,还要求小孩从2岁就开始专心学球,这都是啥思维方式啊?
:
--
FROM 112.66.86.*
国外教练班子也来了好几套了
恒大的西班牙帮、巴西帮
绿城和富力梯队的日本帮
富力足校的荷兰帮
……
现在好多教练都认为我们和外国的青训安排差别不大
当然细节上,发达地区还是厉害
现在徐亮在抖音上的教学,差不多都会出现在我们教练的新课上……尴尬
但总的来说,最顶尖的环境里,教的东西应该大差不差
但是还是和外国比不了
我观察是两个原因
一个是外国的孩子,普遍在5岁的时候,球感就打得很好了
他们上大课,比较容易进步
另个一是,我们确实高水平的孩子少,也就是底层青训的水平差,踢球的孩子少。也就是所谓的没有高水平比赛踢
如果回到体校模式
可以预见,我们和国外的先进水平还是会有差距的
我觉得目前还是不要看成绩了
踏踏实实把教练水平和踢球人数提起来才是正道
10年15年后,我们再去想成绩的事
【 在 daf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最好的方式还是恢复少体校,这样才能从各地筛选出人才而且成本较低,家庭选择成本也低。集中式培养适合12以后最有天赋想走职业的,通过全国比赛基本就选拔出来了。最后给大学留个通道捡漏遗珠。其实好好看看欧洲,巴西怎么搞的照猫画虎就好了。难题是怎么让青训教练愿意去三四五线城市和县城,在一二线确实可以通过培训多赚点钱,但培养出好苗子的概率极低。足球还是适合穷人,运动本身就是要吃苦耐劳的,指望中产和白领后代很难啊。
--
FROM 112.66.86.*
多轨制也是一个思路
练球确实苦
但是很多孩子都坚持下来了
这是足球本身的魅力:D
【 在 daf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哥们你是搞青训的吧,很专业。我觉得青训内容比我们小时候练球好多了,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选材面太窄,家庭条件不好的,中小地区的选拔不出来;二是 大城市青训是火,但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还是家庭不好的孩子为了改变命运和基因耐操。因此我觉得少体校和专业队更适合中国国情,当然也可以双轨制,甚至三轨制:少体校、高校、社会机构和俱乐部青训。但没有少体校,中国的上限不会太高。踢不出来可能还不如玩玩手机送送外卖,年轻人都不愿意进厂了,何况踢球那么苦的事。
--
FROM 221.1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