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其实中国足球的没落就始于职业化
个人观点,2000年就断言中国足球至少50年没戏了,根本原因几方面:
1.足球职业化联赛一开始就是机制不全,最初几年那么火爆的市场催生了假球黑哨,亲历当时的国内甲A联赛感触是:没有公平那么就会走歪门邪道;
2.既然能够走歪门邪道,各方都想赚快钱,掌权的寻求权力出租,商人寻求利润,必然一拍即合,谁去真正巩固联赛的选拔层级?花钱买球员,只求速赢比赛,所以球员一夜暴富,各种堕落,踢球的都贴上了不学无术标签,那谁会让自己的孩子走这条路呢?
3.中国教育的层次选拔不断强化,20年来,中学1000m满分成绩从3分05秒降到3分35秒;引体向上20年前中学是25个满分,现在大学生几乎没几个能正手拉起来,这种选拔体制下,别说有思想,连运动员都难出。就算搞体育特长,也会选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单人能搞定的,哪个家长会让孩子和小混混去踢球呢。
职业化是一种方式,关键是如何职业化
【 在 knan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足球自60年代起,一直在亚洲属于比较强的球队,进世界杯总是差一点。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训练条件的提高,到90年代初已经是发展的很不错了。93年左右职业化,给足球带来了全面繁荣。但实际上球员,还是集中训练出来的那批人。这批球员在职业化的激励机制下,爆发出了很强的战斗力,一直到97-98年应该算是巅峰。
: 98年之后,原本选拔培训制度下的球员已经逐渐减少,俱乐部培训起来的球员开始占主体,实力逐步下降。但因为两件事,让大家没有非常明显的感受。一个是2002年日韩世界杯,中国首次进入世界杯了。二是中国集中培训制度,最后培养了超白金一代,在青年足球上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 03年之后,进一步职业化改革,在不彻底的前提下,改的更多一点,撕裂的更严重了一些。一方面,球员培养上交给球队选拔培养,另一方面,球员成年后进入市场自由转会。在球员培养根本没有找到出路和机制的前提下,把原有的培养机制完全打破,俱乐部培养球员变成了纯粹的赔钱奉献,球员的断代更加严重,数量实力急剧下滑。但相对的,更加完善的联赛制度,激活了市场,恒大亚洲夺冠,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边俱乐部欣欣向荣,一边没有足够新鲜血液补充。
: ...................
--
FROM 114.246.198.112
赞同,只是没敢直接这么说,要是说高考毁了很多人,不知道会招来多少非议。
【 在 knann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一个,第二个问题,我感觉都不是大问题。就像说腐败,不是只有中国有腐败,都有。市场活了肯定就有,后续逐步完善,是能解决的东西。
: 第三个问题,是中国职业化几乎无法成功的关键一点,也是根本问题。中国的土壤,就不是一个全民体育多强的国家。中国的体育强国,我印象中除了轮滑和电竞,几乎就没有自身发展起来的东西,全是国家体制下的产物。所以期待足球靠自身起来,也是有些难。
--
FROM 114.246.198.112
一、不管什么道路,本身没有对错,是看怎么执行。
女排那种国家培养可以不?郎平之前不行了,郎平改革后重振了
但从根本上来说,不走商业联赛,靠财政支持是走不远的,财力不足以支撑梯队。郎平对女排的改革也是扩大女排梯队人数,这种模式完全靠财政走不了多远。对于个人,有成绩了就会去商业联赛打球,利益在那放着呢。
职业化是做强的必然之路,但让官老爷们去做,很难做好!
二、对于现在的应试教育,本质上是选拔具有良好的理解力、记忆力的人,而不是培养人具有能力。结果是,大部分高中只按照考试训练孩子。
具体日本韩国的教育了解不深,但日本对学生的体育是重视的,韩国如何不知道。
国内,我就看实际情况,现在考上大学的,大概问问中学体育,回答是:球类有相应的课,单双杠这些都砍掉了,体能差到几乎全班做不了引体向上,平均身高178只是个数字上的提升。
【 在 ltom1977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你说的第三点,我很奇怪的一点就是,横向来比较:同为东亚儒家文化,教育内卷非常厉害的日本韩国,为何可以在足球领域做得很出色?(我们不谈和欧美顶尖足球的差距,只谈在身体素质相近的亚洲圈子里面)。纵向来比较,近30年来,国人肉蛋奶摄入量的大幅提高,带动了整体国民身体素质的大幅提高(这点不管是国家综合采集数据,还是从其他体育项目的进步完全可以体现),为何在身体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我们的足球水平还大幅下降了?从这两点上来看,我不太同意是我们的内卷教育体系造成了今天足球水平的落后,我更认为是我们的足球职业化道路走错了(不是说职业化错了,而是说职业化的方向上错了)。
:
--
FROM 114.246.197.138
人们不是不热爱运动,而是不再热爱足球了——这点在2000年左右假球黑哨漫天飞的时候就埋下孽种了
国民身体素质确实是实实在在的提高了,平均身高,预期寿命这些——营养上来了,体质肯定提高,说的是体能,站个军姿能倒一片,以前军训早上出操先站1小时才回去吃饭,现在敢这么搞吗?体质吃好就行,体能必须通过训练
高考放在那,必然重文轻武。好比南宋经济好,人的体质也不会太差,但打仗时体能不一定高
【 在 ltom1977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你的第一点,我很同意,职业化的大方向是没有错的,但如何职业化的方式方法,我们走错了。职业化不是一项政绩,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事业。日本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这点我前面的回帖中有提到。职业化离不开广大的群众基础,30年的职业化,我们的球迷群体和基础球员数目居然下降了,这真的是非常滑稽的事情。
: 关于第二点,我还是想说,国民身体素质确实是实实在在的提高了,平均身高,预期寿命这些,还有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文化教育的内卷在东亚确实是通病。但足球的没落归根结底还是整个职业化方式的错误造成的,一万个适龄青少年中可能有一千个喜欢运动的,这一千人里可能有一百个真正有身体天赋的,这一百个里可能有十个真正具备从事体育职业的,可能只有一个能成体育明星的。现代城市里面愿意给这一千,一百,十个,一个投入时间精力与金钱的家长其实不在少数,但我们的问题是,这一千个,一百个,十个,和一个孩子和他们的家长目前都不想让孩子去踢足球了。我膝盖废了之前经常去体育公园踢球,看到的情况是体育公园里踢球的大多数是30~50岁这个年龄群体,孩子们也不少,但都去打篮球,打橄榄球(培训班),跑步,玩儿飞盘了。再去看看体育专柜上,篮球装备,跑步装备甚至羽毛球装备已经占据了主要台面,专业足球鞋已经被放到了角落。我们现状就是,人们不是不热爱运动,而是不再热爱足球了。
:
--
FROM 114.246.19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