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和李霄鹏之所以遇到日本便心无旁骛摆大巴,用死心塌地的防守限制对方的进攻,盖因他俩不仅不曾带队赢过日本,而且连赢日本的想法也不敢有,踢日本就一个目标:少输当赢。伊万则完全不同,上届世预赛12强赛首战,他指挥阿曼爆冷1:0击败日本。两届世预赛之间这个世界杯周期,只有三支亚洲球队赢过日本,另外两支是今年初亚洲杯上的伊拉克和伊朗,这三支球队里阿曼最弱,因此伊万也就成为亚洲球队面对日本时自信心最强的教练。这次带国足战日本,伊万是有想法的,正是他的想法,导演了这样一出0:7的灾难。
伊万忘了,国足不是阿曼,而日本也不是三年前的日本。这个世界杯周期,日本的进步举世瞩目,而国足的退步同样众所周知。以眼下中日两队的真实差距,国足毫无胜算,逼和对手抢得一分的概率亦可忽略不计,小输乃最好结果。要达到这一最好结果,摆大巴死守是唯一选项。其他任何选择,都必然造成惨败后果。伊万如果心中有数,放下架子效仿当年的李铁和李霄鹏,坚定不移摆铁桶阵固守,压缩本队门前空间,限制日本中前场球星们极其默契、快速的传切渗透,还是有机会把失球时间尽可能延后、失球次数尽可能减少的。遗憾的是,伊万对攻破日本球门争取客场拿分依然心存幻想。一幻想就分心,一分心就出事儿。
看到伊万的首发阵容,许多人心里都会蓦然一沉!踢日本有必要用两名前锋吗?德国踢日本都只上单前锋,国足比德国心还大?1米92的蒋圣龙被放在后腰,让他去对付1米7多点的远藤航和堂安律,脚步跟得上吗?其实,伊万用双前锋,特别是让蒋光太、朱辰杰和蒋圣龙等三名1米90以上的高大中卫同时首发,重心并不在防守,克罗地亚老帅期待制造更多定位球,寻求主队禁区内国足三大高点制空的特殊效果。岂料实战中,国足攻到前场的次数极少,甚至只有一次在对方禁区内触球,两名前锋整场隐身,而后防人数不够无法形成密集防守,日本前两个进球从传到射皆无人盯防,两个小个子球员用两个头球轻松破门。
伊万下半时的调整充满矛盾心理,既想增加防线人数堵住层出不穷的漏洞,又想投入更多反击兵力去缩小分差。首鼠两端的模糊思路,使场上队员们形不成共识,守不坚、攻难克,不断丢球导致最终崩盘。实际上,从丢掉第三球起,队员们的精神就已经濒临崩溃,后面的比赛只是机械地走过场而已,军心涣散,无力回天。
--
FROM 222.13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