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感,野球场上好多人除了球技不行,bb,黑脚一个赛一个
【 在 confusing (6291)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看到宏兴的事情,说说我对业余足球的亲身体验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May 12 09:55:23 2016), 站内
:
: 先说说自己的背景,辽宁人,小学2年级接触足球,小学,初中,高中一直是校队成员。由于初中,高中学校和市体校共用操场,一直是专业队的陪练。考大学来北京,和当时的北京威克瑞训练过两年,也是陪练性质的。后因参加北京高校研究生联赛时右膝十字韧带断裂,中断了两年,目前仅限于偶尔和孩子踢踢球的程度。
:
: 先说说野球。我其实接触野球不多,大学之前只是在中考结束后踢了两个月的野球,当时还是小孩子,体验不深。之后一直是半专业队训练,校际比赛。来北京的时候代表高中生打过一次百队杯,老子觉得自己大一学生都不怎么像高中生了,对手上来一堆抠脚大汉,被惨虐。之后才知道北京的野球圈水深得很。当时一个外地人,不敢造次,更不敢打架。八十、一百的比赛,除了真打赢过几次留学生球队外,剩下的都只能看人踢球。玩了两年就远离野球圈了。
:
: 除了打架,野球圈还有一点不好,就是动作“野蛮”。这个野蛮更多的是动作不规范导致的受伤,伤人也伤己。然后就是球霸,一般都是中年大肚男,年轻的时候可能有些资本和资历,场上不跑动,粘球,毒瘤一个。然后只会谴责别人,实力甩锅,排挤新人等等。前些年刚从美国回来的时候还想着找个球队继续踢踢比赛,结果参加了两次活动,第一次场下看了半个小时,场上打架收场,第二次上场踢了二十分钟边路,根本没人传球,跑了几个折返下场,之后就再也没踢过比赛。
:
: 我在美国踢过一年的野球。美国确实是足球运动的荒漠,好在我待的地方是西语区,有很多墨西哥人。一个八万人的小镇子,可以组织起二十几支球队的联赛,还是幸运的。比赛很正规,分open(专业组)和rec(娱乐组),男女混搭,需要提供保险证明。如果没有,则需要缴纳40-80刀的保险费。我参加了summer,fall,late fall和indoor四届联赛,成绩一般,但确实踢的很舒心。作为一个外国人,踢球完全没有在国内踢野球的顾虑。
:
: 再说说专业队的出路。高中专业队没一个能打上职业的,前些年东北工业还好的时候,替企业打打球,算作企业职工,现在人到中年,下岗的下岗,下海的下海,回老家找个踢球的人没有。原来的体校取消了,操场变成农贸市场+商品房。学校大门锁上,想踢球就只能混去部队里面了。所有队友里面最好的一个是靠家里去澳大利亚念了大学,在悉尼城队踢了几年半职业,现在华为开拓南美市场去了。
:
: 然后说说高校足球。我大学足球水平比较低,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也没有参加校队,大多在清华西操踢踢,所以没什么发言权。研究生的时候参加过一次高校研究生联赛。可以说高校足球气氛,水平都要高于野球的。但也避免不了有些老鼠屎混在里面。我们八进四的比赛对北理工,稳输的比赛,由于后腰对对方前腰盯防的过严,对方前腰发界外球的时候故意砸人,被裁判红牌罚下,然后对着裁判一脚飞踹,然后我们就进半决赛了……
:
: 说说专业球员和业余球员的区别。用天壤之别不为过。我接触过李金羽两次,一次是高中毕业在南湖体测的时候,碰见李金羽和李铁在打台球,想约他们踢踢球,他们拒绝了,说不跟业余的踢球,怕伤到我们,也怕我们伤到他们;第二次是辽宁队在奥体的时候,通过单位协调,和辽宁队打过一场友谊赛,基本上李金羽在小禁区里面拿球,三五个人是碰不到的。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我自己受伤,是上面说的高校研究生联赛的半决赛,和北大,对面一个专业队下来的,射门,我用脚内侧挡,对脚后我的前十字就断了……
:
: 最后说说少儿足球。儿子小学一年级,练了乒乓球(能和成人推挡),游泳(单次2000米),喜欢踢球(我自己带着玩)。小区里面的同龄男孩子都在学钢琴,画画,书法,没一个喜欢踢球的。于是想带他找个球队练练。第一个试训的球队气氛不错,但是太贵(¥400/2小时),可能也是因为太贵所以气氛不错吧;第二个试训的球队,7岁的小孩子就已经学会了排挤新队员,矫情(稍微有点儿对抗就喊“规了……”),下黑脚,仿佛我刚来北京时候的一幕一幕又重新上演。现在还在持续寻找球队中。有合适的在西北城的大家给推荐一下吧。
:
:
:
:
: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159.226.67.*]
:
--
FROM 221.2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