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不偷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先不说。我的意思是仅就防守效果而言,多压缩了这十米
,实际上是负作用。
我看了之后的印象,日本队的威胁进攻,基本都是中后卫一脚直塞,不是塞到空档,而
是塞到一个基本被咱们队员包夹但是又没完全夹死的中场队员脚下,然后这个中场队员
不停球或者只停一下球,马上从赶过来包夹的中国队员空档中敲出去,这时候一般都能
敲到一个空当里,然后另外一个日本队员接上再往前带或者传,而这时候刚刚包夹第二
个队员的中国人已经有点失位,只能自己往回扑或者等旁边队友补,但通常不赶趟,于
是威胁就出来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对方中后卫在传第一脚的时候,已经预计到了第三脚甚至第四脚了,
同时基本也把中国人的反应考虑在内了。这一切要是出自梅西小白皮尔洛这种传球大师
,那不新鲜,但日本人,尤其是中后卫,一场比赛传出两三次这种球,那算是他们配合
默契或者运气好。但我看比赛,仅上半场,俩中后卫加起来至少有六七脚这种传球。那
就完全不正常了。至于原因,我是不大相信这俩人都是梅西小白传球大师的,我更相信
是中国队完全不给这两个人压力,让他们能够有五六秒钟的时间仔细观察,让他们有比
正常情况下多出一倍多的传球角度,最后才让他们显得像是皮尔洛了一样。。。
【 在 Heyrovsky (薅Oo。薅Oo。薅羊毛)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问题很好解释啊,你退房半场,场地小了,空间压缩,对方进攻就难了,踢过球的都知道5人场地踢6人勉强,踢7人就没法玩了,踢7人场,8-9人凑合,10个人也没法玩了。
: 全线退防另一个好处是队形更加紧凑,每一个球员需要跑动的距离短了,特别使冲刺加速跑,体能消耗少
: 上半场的目标就是不丢球少丢球,偶尔偷一下,这个偷一下并不是必须的,没必要老想着偷那个1%的机会了
: ...................
--
FROM 121.6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