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多球员通过高节奏高强度的训练获得的技巧,遇到高强度的对手在比赛中不会应用,当然基本球感是没问题的,而是说面对强大对手时候过人传球的选择性,不会踢,处理球不合理;
2.第一点只是基本的理论逻辑,足球一定是要建立在比赛上的,我们的青少年特别缺乏比赛,尤其是高水平比赛。更要命的是我们的训练节奏和比赛节奏有很大差距,职业联赛在外教来了以后才慢慢得到改进,青少年的训练和比赛差距就更加不行了。
3.有人说小打大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有帮助,但比赛节奏和身体对抗是两码事,踢起比赛来感觉是不一样的
足球是有对抗的团队运动,乒乓球游泳这些非接触的个人项目没这些问题,性质不一样
克劳琛当初以赛代练就是这个道理,多打高强度的比赛,比赛后复盘,然后通过训练来解决isai中的问题,再去比赛,如此往复。专业时代的老国脚基本功没问题(断档以后的基本功也出了问题),但就是不会踢比赛,戚务生霍顿米卢都是满世界飞踢热身赛,飞行集训,2002世界杯虽然输球但是踢得像模像样,现在热身赛比以前少多了,球都烫脚,这么多比赛看下来,中国队中后场最敢拿球的就是徐新,马竞青训。
其实有对抗的团队项目都是如此,哪怕是cs比赛,个人训练枪法可以练很准,demo可以看很多,类似你说的闭门造车极致锻炼个人的条件完全具备,但比赛就是不行。现在中国的cs站队和强队打比赛都是觉得枪法不输,但团队细节个人决策差太多了,打起比赛来总是棋差一招虽败犹荣,也没办法,亚太强队少训练效率低,去欧洲训练开销大。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常什么识,他认为比赛中没有的场景就没法通过训练过得相关能力。
: 这简直是谬论。
: 虽然比赛的能力需要在比赛中获取,但强度显然是可以训练提升的。
: ...................
--
FROM 114.9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