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不太同意鸡娃厉害高考竞争就会大多少
现在鸡娃大都是以高考为最终目的。高考考什么,就把哪个学好。升初中以前,小学和幼儿园孩子空余时间较多,首先鸡英语,最好小学毕业,能达到高中水平,半母语化,这个只要有钱,最简单。省去了初高中大量的学习英语时间,还一直可以持续性的压倒优势,不会过时。其次是奥数,只要孩子智商中等,多学几年奥数不一定能拿什么奖,但在班里数学成绩肯定一直可以不错的,加上奥数有超前部分,部分初中和高中的知识都讲了,到时学的更轻松。语文大家都差距不大,小升初时孩子的综合优势一下就出来了。DZ的孩子为什么都看奥数英语,不是因为这个能体现智力,而是孩子已经有两门是高分了,在初高中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去学习其他科目,而且因为成绩好,更有信心和意愿去学。比起那些盲盒,获胜的概率肯定会大。不过初高中数学知识需要更新和加深,许多鸡娃跟不上,就慢慢淘汰了。只剩下那些既优秀又有基础的。初中利用英语空出来的时间。在维持奥数基础上,再学一门其他竞赛课程或突击加深奥数竞赛,大概率到上高中时,已经学完了两三门高考课程。利用高中三年或四年(2+4)主要学习三门课程,学过的三门跟着学即可,同样是课下时间学习三科大概率会优于学习六科,最后高考成绩肯定不会差。其中有特长,偏科的走竞赛,平均不突出的走高考。就出现了各种优质人才。当然没有绝对的,孩子是天才,到哪里都厉害,孩子智商有问题,鸡也没用。但大部分孩子都是中等的。不鸡娃等于开盲盒,相对于鸡娃的有准备的,不确定性太大。
--
FROM 61.148.206.*
北京很多中学的2+4班成功的原因,为学生省去中考复习的时间,多一些高中学习时间,用四年拼三年,虽然总体时间没有延长,但高考的2+4班一般都比3+3要好的原因。(当然2+4的生源也都不错),像衡中这样通过中考掐尖的,表面上看是管理严苛,实质上是延长高中学习时间,虽然都是3年高中,但学习时长已经相当于别的学校的4年-5年了,加上师资等因素,确实容易形成碾压,再用成绩吸引更好的生源,形成循环。但这种模式对学生和家长都不友好,容易招骂。没有竞争还好,一旦有了其他选择,优质生源会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模式不可持续。北京也有几所这么管理的学校,虽然成绩不错,但都不突出。
北京录取率高是最大优势,考试内容一旦定下来,80%的人在同等的智商下,一定是获取资源多(有金钱投入,有教育资源,有好的教育环境,有充足时间投入)的那个大概率获胜,一旦大家蜂拥而至,一定是前边的人获得了利益。
--
FROM 61.148.206.*
【 在 liuruo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英语鸡娃非常好使,但数学靠智商,绝大部分人鸡不动。
:
鸡到竞赛,清北当然难,鸡到211还是可以的,只要鸡到保证下限即可,北京卷大量送分题也很配合(不过区分题也很难)。鸡娃是为了有个不错的学校,不是为了上清北,家长别被自己给忽悠了。大家拼命学习,也不是一定要清北,而是相对自己的位次有个更好一点的学校上就满足了。比如你是大专水平,通过衡水模式,上了个二本,是不是就很满意了,何必一定目标985呢,
--
FROM 61.148.206.*
【 在 liuruo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就是说到了高中阶段大城市的家长鸡娃模式相对非大城市的高压模式就没啥优势了。
:
:
高中阶段哪个家长还鸡娃啊,都是少说话,多做饭罢了。而高中阶段的知识对于高考是最重要的,非大城市都是学校鸡娃(衡中模式),大城市大环境大多不允许学校过于压迫孩子,怕出点事,反正有房有车,混个工作也可以。小地方没有好的大学上,一辈子没出路啊,你是求上学,别人是拿一辈子来拼,动机就不一样。和小时候恰恰是相反的。高中知识对于大学和以后工作,大部分是没用的。
--
FROM 61.148.206.*
【 在 lixiang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英语那个具体怎样做呢?大概要多少钱?
: 我闺女三年级马上升四年级了,英语想达到半母语化。
: 我这大学四级水平的,感觉啥都不会,离半母语差十万八千里。
: ...................
起步就不算晚,但孩子越大,自主意识越强,配合度越低,家长难度就越大。
英语学习主要看家长知识能力,家庭预算和孩子配合度
高端的,可以国外冬夏令营,
其次,请外教,一对一
再次,上辅导班,网课
保底,买书,看视频,家长辅导。
看自己情况吧
--
FROM 61.148.206.*
【 在 liuruo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校长nb,管理搞得好,其实就是比别人卷,学生卷,老师也卷。
: 当然,后来整个河北都跟着卷,但还是有差距。
:
: ...................
学校实现等级升迁都是最难的,但凡能抓住这种机会的校长都是学校历史上的功臣,值得立传的。大多数学校都是掐尖,考到对应的位次,能把一般的学生培养成优秀等级,这就是加工能力,也是所有家长第一看重的,但是能做到的,几百所学校都出不了一两个。这些人也是看到了政策的空子,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是那个时代的能人。人大通过早培成为北京清北第一,十一通过2+4从二流学校成为六小强,衡中通过压榨学生时间到极致成为河北名校,一刘二李虽然评价不一,但都是创造了历史的人。
--
修改:foto707 FROM 61.148.206.*
FROM 61.148.206.*
【 在 lixiang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如何做到的呢?招聘到了一批牛老师?
:
各省的教育状况分三类,一类是教育资源差异较大,基本上是1-2个经济发达的城市通过人才吸引,占据了大部分的清北名额,基本上是省会城市首位度很高,比如西安的清北占陕西的比例超过了海淀占北京的比例,一类是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山东,江苏等),各地经济比较均衡,教育资源也比较均衡,首位度都不突出。另一类是河北,经济一般,也比较均衡,原本石家庄首位度不高,但也能排到第一,衡中在经济最差的地区实现逆袭。从可以知道的信息大致是这样的:
前提环境:学校本身不能太差(衡中以前就不错,在河北能排在一流二类);政府需要支持,至少不能反对。
第一步:扩招,1000名学生总比300名学生出985的人数多,对内打造鸡血环境,大小横幅,周周考试,周周排名;抓教研,集中老师研究考试题目,总结类型,形成教案,形成超大量习题,逼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抓时间管理,同样一个月,衡中的学习时间大约是北京的2个月,通过一系列手段取得学校优秀生的人数上升(不是优秀率),反正也没人会公布每个学生分数,分母多少,没人关心。
第二步:对外宣传,我校清北人数,985人数多少多少,吸引眼球,开设民办学校,一是继续扩大招生人数(极限人数一届4000多),并通过民办收费的资金反哺公办校(北京也有不少名校的影子学校),给老师好的待遇,同时鸡血老师更加努力,同时利用此部分资金,招聘外部优秀的老师,获取外部优秀的教育资源(题库,教研资料等),在招生资源上获得更大的优势。从而获取更好的成绩,直至成为省内第一名校。
第三步:加大宣传优势,并在各地开分校,吸引外地甚至外省的优秀生源,在生源上占据绝对优势,结合内部学生的鸡血管理(一个月放假不到24小时),并对老师在保证好的待遇的前提下,加强绩效管理,优胜劣汰,对其他学校形成绝对碾压,要么来我这里,我培养你,要么我培养你的竞争对手,让你升入优质大学的概率大大降低。形成教育垄断。甚至还为外省代培内卷(天津),和利益输送高考选手(广东富源),想办全国连锁。
这几步经历了十几年,几任校长,才有了衡中在全国顶级学校的地位,但是这破坏了教育公平,加剧了高中教育的内卷,也不会为社会创造任何价值,并且在全国范围造成了不好的风气,才有了去年的事情。
--
FROM 61.14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