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复旦如果把国产大飞机搞成了
交大复旦和同济似乎与航空航天都关系不大呀,尤其是复旦,校风就不对路,搞文理的都喜欢写文章不动手,和搞航空根本是两种思维。复旦航空真要搞出来,那文理科地位肯定会下滑,怎么装B呀,都亲自动手干活了。
--
FROM 101.80.126.*
现在交大同济竞争的很厉害,例如人工智能和医学领域,各种场合互相黑,证明了一句话,光靠上海自己都资源养不起同样类型的两所好大学,越接近的两个组织斗争越激烈。竞争激烈的结果是这三所985都有点后劲不足的感觉,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上海本来资源就有限,还要在两所大学之间搞平衡,医学附属医院也是极其稀缺资源,要三个院校分。本来只有复旦搞文理,现在交大同济也在搞。各个大学逐渐同质化。
--
FROM 101.80.126.*
交大过去资源太好了,很多学科还是要资源堆的。但最近几年上海市明显不是只偏重交大一家了。
--
FROM 101.80.126.*
毕竟交大复旦和同济是教育部的,又不是上海市教委的。前些年上海只支持交大复旦,同济把上海的招生名额都快减没了(当然只不过不是像交大复旦那么夸张而已)。这几年教育部严格限制本地招生,交大复旦本地招生数量降了,上海市开始扶持本地大学了。
【 在 foureyesdo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上海市,搞上海科技大学和上海大学。
: 这点比北京强。
: 北京应该把资源都给北工大和首都医科大学。
: ...................
--
FROM 101.80.126.*
别太吹了,交大只是江支持起来的,之前没那么好,在中国大学也要讲zz。像医学院这块,交大并的二医,是本地的,得到上海市的大力支持,附属医院给了一大堆,反而卫生部支持的一医在复旦手里衰落了不少。上海市的政策就是做大做强本地资源,又迎合江的偏好。所谓的靠自己就是笑话吧。
【 在 wangphe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叫太好,而不是理所当然应该的,交大一直是过去是整个南方最好和定位最高的大学,交大现在被打压得厉害是从温时代开始的,一直没恢复。同济历史上从来资源和定位就差一大截,现在其实反而缩小了差距,老百姓搞不懂。
:
--
FROM 101.8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