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今天看脉脉,大家都在说985以下不要读
非985非大学
--
修改:terminats51 FROM 1.203.147.*
FROM 1.203.147.*
撑不起来吧,有边际效益
【 在 heenyelyy 的大作中提到: 】
: 985+211吧,中国14亿人口呢,撑起100所院校还是没问题的。
--
FROM 1.203.147.*
边际效应啊
举个例子,通信行业,一个华为一个中兴完全就够了
不会因为你服务的人口多,你需要的研发人数就多
以前华为做海外业务时,理论上服务的人口更多了,但是没有增加研发啊。很简单,不需要那么多人
【 在 heenyely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没问题,平均到每个省里也就3所,中国的省放到欧洲那妥妥的就是一个国家规模,一个国家规模怎么会连3所大学都撑不起来呢。
--
FROM 1.203.147.*
另外,前些天我都发过了,中国大学校均招生数量是国外的3倍
【 在 heenyely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没问题,平均到每个省里也就3所,中国的省放到欧洲那妥妥的就是一个国家规模,一个国家规模怎么会连3所大学都撑不起来呢。
--
FROM 1.203.147.*
做生产做管理做服务,你这个读不读985真的没太大关系,到头来还是内卷
另外各行各业确实不一样,比如建筑跟人口是相关的,按项目来,但是大多数科技行业就是不相关啊
比如it,通信,半导体,光伏,电池,这些都是研发跟人口没有关联的行业
【 在 teleheart 的大作中提到: 】
: 又不都是搞IT的。IT产业比较特殊,研发成本高,扩张成本低。而且985/211培养的人做研发的也只是占一小部分,做生产做管理的做服务的多了去了,这些都是实打实需要按照项目或者工厂企业来聘用人的
:
--
FROM 223.104.40.*
工厂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一个大学生在工厂解决了问题,同样的解决方案会非常简单的复制到其他厂
工厂就是增加了个厂驻而已
另外你只举了建筑的案例,还有什么其他案例呢?
【 在 teleheart 的大作中提到: 】
: 互联网和通信半导体都是IT行业,不要理解的太狭隘。
: 同济毕业的大把去设计房子桥梁也有大把的人去工地管理建房子和桥梁。再比如科技产品销售之类的也需要大学毕业的,比如产线装备。工厂也需要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我不久前聊天的一个合肥工业大学的学热加工一类的专业,在化妆品工厂改进热封口工艺。光伏,电池这些不太了解,但少不了很多岗位需要大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不只是研发,光伏电池这些规模大了肯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多,一个光伏电厂和100个光伏电厂能一样吗
:
--
FROM 223.1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