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判断各省生源好坏的最重要指标是毕业生优良率
实际上北京婚育年龄一般是25-30,大概是毕业之后3-5年婚育,真正考二代大军还要比你预计的晚几年参加高考。
其实从清华优良率那张表就能看出点苗头,2011-2016北京优良率排名25,2016-2021北京优良率排名14,在录取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北京优良率将会越来越高。
基本符合目前2014-2018往后考二代大规模进场的现实情况。
【 在 zuan2zu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以为是我的记忆出偏差了呢,又查了一下,确实有说从1995年开始的,但是说法不一,有些专业性的院校会更晚。
: 清华从1995年开始,研究生毕业的大多是双向选择了,但是解决户口问题基本还是靠国企,1996年已经有外企帮解决户口了,但是学校还卡人。97年,最晚不超过98年,大批外企也可以帮外地生源应届毕业生解决户口了,这个应该是真正的批量考一代留京。
:
--
FROM 106.39.157.*
清华各种招生总计300左右。
【 在 boruo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他的我觉得都比较可信,主要就是统计口径的事情,对于北京来说,2016-2021一共是6年,录取1800人,那就是每年300人,我觉得这个数字偏低了。应该是有不少被录取的没有统计在内。
:
:
--
FROM 60.253.213.*
浙大这种本地生源50%+的学校没有统计学意义。
【 在 artech81 的大作中提到: 】
: 再看看浙大各省生源GPA统计,河南排在前面?
【 在 SS9G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之后才看得出来了。生...
--
FROM 114.246.162.*
如果按首育年龄为28岁来算,95年毕业的研究生(25岁)也要到98年开始生头胎,高考就是2016年了。
如果以97年外企开始帮应届生解决户口算的话,出生于2000年,高考是2018年。
不管别人怎么得到的2014-2018,基本逻辑是可以吻合的,而且应该说相当吻合。
另外:
从2001年到2006年出生人口差不多(2003年出生的人口少一点,因为非典且是羊年),2007年开始明显上跳(2025年高考),2011年再上一个台阶,到2014年到达顶点,出生人口翻番了,如果到时候(2032年高考)录取人数不变,难度相对现在就是直接翻番。
【 在 tamamaA 的大作中提到: 】
: 实际上北京婚育年龄一般是25-30,大概是毕业之后3-5年婚育,真正考二代大军还要比你预计的晚几年参加高考。
: 其实从清华优良率那张表就能看出点苗头,2011-2016北京优良率排名25,2016-2021北京优良率排名14,在录取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北京优良率将会越来越高。
: 基本符合目前2014-2018往后考二代大规模进场的现实情况。
: ...................
--
FROM 39.155.178.*
最好的方法就是统一高考。谁都没话说。
多加手续,脱裤放屁。
【 在 artech81 的大作中提到: 】
:你招生人数是北京的5倍,郭沫若奖学金人数跟北京差不多,我真的要笑死!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6
--
FROM 114.254.1.*
我辽还行啊
不过江苏为啥这么惨,虽然说总的排名还行,但可是和江苏的传统印象不一样
【 在 ceiba1985 的大作中提到: 】
: 下面是在网上找的数据,不保证数据完全正确,但如果你有的话欢迎贴出来。
: [upload=1][/upload]
--
FROM 223.101.89.*
2000年前留京指标很难搞的,首先在学校要拿到留京指标,一个班没几个,然后接收单位要有进京指标,只有大国企多些,一个大研究所一年就几个,中央部委一年都不多,都是抢破头才能拿到。这几年开始才是真正大量的考二代进场时间,以后10年会越来越多,但10年后又会慢慢减少,因为后面几年好多人卷不动了,不留京了。个人感觉这几年北京考清北比高考大省还是容易些,毕竟招生人数多,容错率高,但到强985这个档优势就不多了,很多省份比北京容易,但次985和强211北京又比其他省份容易了,因为大量在京高校对北京还是照顾的,至于下一档北京的优势就更明显了,大量的京属高校招生人数很多。至于过几年是什么情况,就看考二代有多卷了。河南想争教育资源对象不应该选北京,肯定争不过,这几年北京高考录取人数应该还会增加,反而是东北、天津、上海有争一争的可能。
--
FROM 112.49.191.*
优秀优良毕业生标准是什么
--
FROM 123.119.79.*
根据五普、六普、七普数据
每年留京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30多万人、硕士以上学历人员8万人,而这些人都是育龄人群。
相对于北京每年清北招收600、985招3000、211招8000,一本率45%大概2万人左右的比例,对北京高学历家长来说压力相当大,就算玩命鸡娃,但娃也必然有一半不到的概率上不了一本。
相比之下,其他省市的家长相较于北京没这么大压力。
【 在 playwa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2000年前留京指标很难搞的,首先在学校要拿到留京指标,一个班没几个,然后接收单位要有进京指标,只有大国企多些,一个大研究所一年就几个,中央部委一年都不多,都是抢破头才能拿到。这几年开始才是真正大量的考二代进场时间,以后10年会越来越多,但10年后又会慢慢减少,因为后面几年好多人卷不动了,不留京了。个人感觉这几年北京考清北比高考大省还是容易些,毕竟招生人数多,容错率高,但到强985这个档优势就不多了,很多省份比北京容易,但次985和强211北京又比其他省份容易了,因为大量在京高校对北京还是照顾的,至于下一档北京的优势就更明显了,大量的京属高校招生人数很多。至于过几年是什么情况,就看考二代有多卷了。河南想争教育资源对象不应该选北京,肯定争不过,这几年北京高考录取人数应该还会增加,反而是东北、天津、上海有争一争的可能。
--
修改:tamamaA FROM 106.39.157.*
FROM 106.39.157.*
这个数据如果准确还是很有意义的
【 在 ceiba1985 的大作中提到: 】
: 下面是在网上找的数据,不保证数据完全正确,但如果你有的话欢迎贴出来。
: [upload=1][/upload]
--
FROM 36.2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