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工作后才意识到,复读一年太值了
你懂个球
我一同学复读前高考560,二志愿沈阳大学都没接住他,只能复读,很辛苦,结果转年考了630去的天津南开大学化学系,别看复读耽误了一年,但是在南开成绩领先,年级前十,保研,后来去的北京某五百强跨国药企,年薪五十多万,现在外派到纽约大区,常年驻守,不亦乐乎
【 在 gates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精明人都复读上清华北大985,比如俞敏洪,
: 傻子才只考一次就去垃圾211,垃圾2本
:
: ...................
--
FROM 223.104.15.*
结论,对于一部分人,复读看似耽误一年走了个小弯路,实际上后续赢得了大利益,偷着乐去吧,实际上反倒走捷径了
--
FROM 223.104.15.*
咱宝贝儿花落谁家了
【 在 xiongym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一专业比学校重要
: 第二 双一流学校基本可以了。
: 第三 清北这种,复读也没有太多机会。
: ...................
--
FROM 223.104.15.*
对的
知道一个,家里很有钱,就是念书不行,第一次高考,381分,如愿以偿被爹妈逼着复读了,第二次 376分,还不如第一次,继续被逼复读,戏称他是高五学生。。。这次就算走了苟使运,考了个428分,去了个牌子还凑合的大专,当年人家最低就要415分,他分儿够了
【 在 yarlis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于中年人的心理素质和人生阅历来说,回头看当然觉得复读很值得。
: 但是对于十八九的半大孩子,和初为父母的家庭来说,复读是一条艰辛前途未卜的路,收益大风险也很大。
: 如果是偶尔发挥失常,心理强大的孩子,定力好且经济基础够的家庭来说,当然复读是很好的选择。
: ...................
--
FROM 223.104.15.*
没招啊
当年高考,一看北京这边6.7万名考生,没觉得啥,后来考完了据专业人士透露,这6.7万人里非应届高三学生有1.4万人,我了个去
这肯定对于那些应届高三学生是挤压,尤其是对那种考不上985但是考个重本没问题的学生挤压力最大
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如此
现在估计都是空降兵啥的高考姨民啥的比较厉害
【 在 QiuQQ 的大作中提到: 】
: 建议复读一年减少20分,复读两年减30,否则对应届生极其不公平
--
修改:mrk999 FROM 223.104.15.*
FROM 223.104.15.*
贵P太厉害了
【 在 redapron 的大作中提到: 】
:
: 没那事。我大学同屋的就是安徽那边复读了3次或者以上过来的
: 俞敏洪复读3次上的北大
--
FROM 223.104.15.*
复读也对于那些超过了一本线但是没估好分数(往往估高了三五十分的人,连带估分填志愿都被影响到了)的人也有利一些,大不了和去年位次一样,但是吸取教训,估分准确,也能去个心仪学校,不亏,如果万一发挥好了提高了三五十分跟去年估的差不多,那就按照去年那样去好的呗
以前估分填志愿,的确三分在填报(七分在考试),也有一些偶然性的
现在平行志愿啥的,先下分再填志愿,基本上不像以前了,没啥大的出入或者悬念了,赌运气的机会太少了比起以前,所以你让有些娃复读他都可能含糊了,毕竟自己几斤几两多少分都要摊出来,知道了位次再报
【 在 fountain777 的大作中提到: 】
: 复读如果能提升两档,比如落榜和一本,211和C9,这样的区别才有意义。
: 如果只能提一档,那就没意义。
--
FROM 223.104.15.*
没错
北京娃,只要家里但凡有两三套房的,随便卖一套,用这钱生铺一条路径出来比复读的成本要性价比好很多
【 在 xiongym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是以前。现在模式下面,复读时间成本太高了。
: 而且对于高考学生,出路太多了。
:
--
修改:mrk999 FROM 223.104.15.*
FROM 223.104.15.*
最近学了个北京词儿叫 校额
我又out了
【 在 xiongym 的大作中提到: 】
: 楼主都是刻舟求剑而已。用农村思维看待这个。
: 当年只要能复读上本科的,都有美好的前途。
: btw
: ...................
--
FROM 223.104.15.*
培养后代很容易超越自己
如果有钱,生三个孩子,那么培养出来,三个参加高考,考比自己好的比如985的希望更大
多简单的事情啊
因为自己是专科,孩子超越自己很轻松
【 在 hitman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
: 当年90年代,有同学第一次考就上了重点线,结果志愿每填好,去了大专,还真读完了3年毕业了.
: 不过现在人家也不错,挣钱不比同期上985的少。
: ...................
--
FROM 223.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