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主贴了,回在这里。
学医做医生这事,不要掉进医生们整体输出的叙事框架。要做个体评价。
医生整体输出的叙事框架是:累,地位低,不被尊重,医闹,工作环境差。
医生的整体叙事框架有较大合理性,但这种现状也有一定合理性。
中国医生整体上不能和西方医生比。西方医生是个垄断利益集团,门槛极高。中国医生的门槛相对低得多。除了屈指可数几个名校的高材医学生们,其他医生想要西方医生待遇时,要考虑一下自己的水平在西方能不能学医。
我们如果不是医生,做一个旁观者,会看到:医生累,其它行业也累,其他行业累了白累,不能获得医生的成就感和尊重。
医生地位低是相对医院行政的,是相对的。医生获得的尊重和成就感是绝对的(我不太熟的朋友跟我吹酒桌NB时,居然说他妹夫是帝都某三甲医院的医生,我一脸懵)。
医闹,绝对是负面坏事。但医生岗位多,个体可以选一个医闹风险低的岗。医生是一个行业,不是一个岗位。
警察天天抓坏人,也不是每个岗位都有大风险。
以上是对医生整体叙事框架的反对意见。
具体到个体,只要不报有对西方医生现状的憧憬,医生所得的其实并不少。尤其是相对于其它行业来讲。
【 在 huzia 的大作中提到: 】
: 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双一流学科,背后的儿研所赫赫有名,北京儿童医院全国第一。
:
: 儿科医生最好了。
: ...................
--
修改:ZhengZongdai FROM 111.201.135.*
FROM 111.2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