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25年高校薪酬排名,这才是真正大学价值
任何人任何机构都无法统计得到真实的年薪情况。这种统计年薪的就是骗子。他们的统计数据排在第一的学校和排在第50的学校的平均年薪就差百分之十几。那考清华还有什么必要?傻子才会信这个,这玩意可以当个傻子门槛筛选工具了。
【 在 ermumuxi 的大作中提到: 】
: [upload=1][/upload]
--
修改:gct007 FROM 219.143.128.*
FROM 219.143.128.*
你没入职能知道正式工作后拿多少钱?你工作两年后或五年后和刚毕业时拿的工资一样?你知道自己实际拿到多少钱了以后向就业指导中心老师汇报?你周围有同学能做到前面三问回答Yes?
【 在 fuweihua 的大作中提到: 】
: 原来每年的就业指导中心的就业质量报告就会有平均薪酬,现在虽然隐去了这部分,但是根据往年的数据也可以估计个大概,当然这个榜准不准不做评价,但是数据还是可以得到的
: :
--
FROM 114.243.117.*
税务局知道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吗?
【 在 SSJ100 的大作中提到: 】
: 税务局知道
: :
--
FROM 219.143.128.*
税务局去跟学信网连?你去问问税务局,谁去干这个事?
【 在 ruijin 的大作中提到: 】
: 身份证号有的,再跟学信网一连就知道了,你不会这么蠢吧
--
FROM 219.143.128.*
【 在 gct007 的大作中提到: 】
税务局和国信网去连统计各大学的毕业生平均薪酬,税务局有这个动机?你有这个资格去连,还是发布这个薪酬榜的机构有资格去连?
--
FROM 219.143.128.*
1.入职前签订的是三方协议,正式入职后才签署劳动合同,这一流程在央企中基本是普遍做法。而且进到单位还有二分,具体的奖金情况不同单位也不一样,第一年是试用期,工资和一年之后也不一样。不呆两三年就不会清楚真实的薪酬情况。
2.若要对比高校毕业生的薪酬水平,显然需要将不同工作年限后的薪资变化纳入考量。举个例子,假设入职初期清华毕业生月薪 2.5 万,北工大毕业生月薪 8000;工作数年后,清华毕业生薪资增长至 5 万,北工大毕业生达到 1.2 万 —— 这样的差距其实符合行业规律。反过来想,若有人认为清华、北大与排名 50 位左右高校的平均薪酬仅相差百分之十几,排名前76的学校平均薪酬都是1万出头,大差不差。这显然违背常识,稍有判断力的人都能察觉其中的不合理。
3. 不妨问问自己:你的母校就业指导中心是否回访过你?是否回访了你的同学?是否调查过你的薪资?调查覆盖了多少毕业生?如果有调查,混的不好的学生就一定反馈吗?反馈的薪酬数据就一定真实吗?就业指导中心很可能就找收入高的少量学生问一下,然后说我们平均工资多少多少,最后造成了他们的数据不真实。
假设有民营调查机构去公司统计调查,让公司给他们提供公司员工毕业学校和薪酬情况,公司会理他们?这些都是公司的商业秘密,谁有权要求公司提供这些信息给他们?
是否相信这种排行榜,是个低级智商题。能起到智商筛选作用。如果我再多花时间和信这种榜的人讨论,说明我的智商也是很低的。现在打了这些话来讨论,就说明我的智商不高。哈哈。
【 在 fuweihu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入职前不知道都是情况就签合同了?毕业五年工资和毕业薪酬如何有什么关系?就业指导中心有项工作叫毕业生回访是干什么的
: :
--
修改:gct007 FROM 219.143.128.*
FROM 219.143.128.*